新華網上海5月1日電(記者吳宇 季明 潘清)一年後的今天,上海世博會的大門將向世界敞開。在迎來世人越來越多關注的同時,進入“衝刺”階段的世博會籌備工作也面臨著諸多“懸念”或者挑戰。新華社記者為此採訪了世博會組織者及上海市相關部門。
會有退展嗎?
據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局長洪浩介紹,迄今為止,已有23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確認參展上海世博會,其中200個簽署了參展合同,世博大家庭的成員共同創造了世博會參展新紀錄。但是,愈演愈烈的國際金融危機,無疑增加了本屆世博會國際參展的不確定性。大約半年前,個別受金融危機嚴重衝擊的國家,就曾在“退展”與“不退展”的問題上左右搖擺。
世博會是展示人類文明進步的盛會,是全球範圍內新技術、新理念、新文化的“大熔爐”,對促進各國的交流合作以及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可謂“善莫大焉”。但不可否認的是,參與世博會需要人財物的投入,需要政府、民眾和社會各界投入智慧和熱情,無論對參展方還是主辦方都是如此。在金融危機面前,如果個別參展方選擇解決最現實的困難而暫緩考慮世博會,包括個別國家最終因種種原因未能成行上海,也是可以理解的。
事實上,退展一定程度上是世博會的“常見現象”。2000年德國漢諾威世博會,曾有179個國家和19個國際組織確認參展,最後25個參展方退展,退展率達12%;2005年日本愛知世博會,129個國家和8個國際組織確認參展,最後12個參展方退展,退展率達8%。何況,這兩屆世博會都未曾遭遇類似當前的金融危機。
洪浩認為,作為主辦方,中國政府希望上海世博會成為全世界“共襄盛舉、共享成果”的盛會,並竭盡全力為參展方提供一切幫助和便利。但最終參展與否,是相關國家和國際組織的自主選擇。
世博場館能按時完成嗎?
與退展一樣,辦世博歷史上,相關場館的建設或布展直至世博會開幕仍未完成的現象,也不算稀奇。有的世博會還遭遇罷工、火災等變故,影響了相關場館按時按質開放。
據上海世博會中國政府總代表華君鐸介紹,世博會是一個多邊舞臺,舉辦世博會需要相關參展方共同努力、協作配合。最典型的是參展方的自建館,其建設進度很難由世博會組織者決定。
上海世博會正式參展方的自建館,大約有4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報名建設,其數量同樣為歷屆之最。目前,已有近一半的自建館陸續開工,大多數自建館擁有了較完整的設計方案。但從工期的角度衡量,要想在短短一年的時間裏,完成土建、布展、調試和試運營,無疑需要相關參展方和組織者共同加倍努力。
上海世博會組織者有一個非正式的“內部目標”,就是要將世博會開幕時仍未完成的自建館數量控制到最低限度,為廣大海內外參觀者創造一個良好的觀展環境。
除了自建館,由組織者負責的中國館、主題館、演藝中心等永久性場館,由組織者建設並提供給參展方的租賃館和聯合館,由一些企業投資建設的企業館,也是世博場館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這些場館的總體建設進度正常,但工期同樣偏緊。
“熱門”展館人人都能進嗎?
東道國館歷來都是世博會上最受關注的展館,何況上海世博會的中國館是整個世博園區最高、最大的一座新建場館。還有一些造型優美奇特的自建館,包括一些企業館,在世博會籌備期間,就已受到廣泛關注。
這些可能的“熱門”展館,人人都能進去參觀嗎?組織者的回答是:本屆世博會200個左右的展館和展位有望吸引全世界7000萬人次的參觀者,參展規模和參觀人數均極為龐大。世博會的每一個展館均有容量限制,預計最大展館的觀眾容量也只有4萬人次左右,不會超過整個園區日均參觀者總量的十分之一,這意味著只有少數人能走進中國國家館等“熱門”展館。
組織者強調,為了應對短期內的大客流,將某個展館建得“無限大”,既不經濟也不現實。何況相比往屆世博會的東道國館,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面積和觀眾接待量都已創下世博會之最。組織者希望每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對世博會主題的精彩演繹,都能得到參觀者的欣賞,而不是僅僅一兩個展館特別受到青睞。
回顧往屆世博會,即便人們能進入一些“熱門”展館參觀,也經常需要排上幾小時的隊。排隊,可能是世博會上最需要為觀眾理解和接受的一個“無奈現象”。
舉辦期間會否關閉工廠“保”空氣?
在世博會舉辦期間,會不會為了保證空氣質量,臨時關閉上海及周邊地區的“冒煙”工廠?對國內遊客進入上海,會不會採取限制措施?
記者從權威部門了解到,鋻於上海通江達海,空氣質量比北方大多數城市好的實際情況,世博會舉辦期間,將不會採取臨時關閉污染工廠、“保”空氣質量的措施。更重要的是,舉辦世博會,要統籌考慮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和安全保障的關係,無論是工廠還是遊客,上海都將力爭做到“常態管理”,最大程度避免因舉辦世博會給廣大企業和老百姓帶來額外的負擔和不便。
不關工廠,並不意味著世博會期間上海在環保領域沒有作為。上海對於污染嚴重的企業,將繼續堅持依法處置,甚至關停;在汽車尾氣排放、火電廠排塵等領域,也將加大整治力度,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
面對7000萬人次的現場參觀者,上海不僅不會對國內遊客進城採取限制措施,相反,還要創造更加方便的交通、餐飲、住宿環境,吸引國內遊客有序參觀世博會。
但是,世博會184天會期,平均每天40萬人次的參觀量,相當於一個中等城市的人口,無論對世博園區、還是整個上海,都是巨大的考驗。如何在城市常態管理的條件下,實現世博會舉辦期間城市的安全、有序、高效運轉,是出給上海的一道待解難題。
“文明指數”能達標嗎?
去年底,上海市第一次公佈了迎世博城市文明指數測評結果:78.95。借助世博會,上海清醒地看到了自己當前的文明水平及與舉辦世博會所要達到的標準之間的差距。
上海在全國城市中率先開展文明指數測評,是為了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而採取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是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主題的一次探索和實踐。
相隔100天,上海公佈了迎世博第二次城市文明指數測評結果,80.35的指數雖比第一次略有提高,但仍不盡如人意。
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馬春雷稱,僅在秩序文明領域,上海目前就存在6方面突出問題:一是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違規停放現象仍較嚴重;二是中小馬路路口交通違規頻發;三是亂張貼、亂涂寫、亂刻畫現象普遍;四是交通站點環境差、秩序亂;五是公共廁所衛生和設施狀況堪憂;六是公共場所消防隱患猶存,安全意識有待提高。
可喜的是,從今年3月到明年4月世博會開幕前,上海以每月重點組織3次集中行動的方式,通過全民參與,提升城市文明指數:每月5日為“文明服務日”,倡導窗口行業規範服務、優質服務、文明服務、微笑服務;每月15日為“環境清潔日”,營造“人人動手清潔環境,全民參與愛護環境”的社會氛圍;每月25日為“公共秩序日”,倡導公共場所排隊等候,乘坐扶梯左行右立,地鐵公交禮貌讓座,文明出行遵守秩序。
人們期望,因舉辦世博而吹拂的文明新風,一直不要停歇;因舉辦世博而激發起的對未來城市美好生活的夢想,永遠不要放棄。
責編:陳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