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袋為安是一些投資者奉行的聖經,而這一理念在還不成熟的中國市場中體現得尤為明顯。基金一季報顯示,大量基金遭遇贖回,固定收益類産品則首當其衝。在大量贖回的背後,投資者到底該秉承何種投資原則呢?
巨量贖回
“每一次上漲的背後都意味著可怕的贖回潮將到來。”一位基金界知名人士曾這樣對記者説道。
國泰君安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以來,固定收益方向的基金成為贖回隊伍中的“先鋒軍”。在去年四季度佔比大幅增長的固定收益方向的基金在一季度落寞不已,債券基金和貨幣基金的份額佔比總和回落至15%以下。
此外,固定受益類産品份額大量減少。債券基金的份額從1722.52億份縮減至1063.30億份,而貨幣基金更是從3891.73億份縮水至2192.11億份。
一直表現不佳的QDII基金一季度也遭受了同樣的命運,普遍出現了申少贖多的局面。QDII基金中,凈申購和凈贖回基金各半。其中主投港股的海富通中國海外精選出現了31.80%的凈申購,而成立於去年下半年的交銀施羅德環球精選則有16.61%的凈贖回,其餘基金的份額變動幅度均不大。
落袋還是擇時?
“造成巨量贖回首先是市場的原因。”好買基金研究中心債券基金分析師莊正如此對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