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新聞裏的外匯儲備有點像中國足球,只要稍懂點球的就“指點”一番,而且多數都振振有詞,至於是否客觀公正並且言之有物則另當別論。
近年來有關中國外匯儲備問題的各種言論林林總總,大致可歸為三類:一是中國外匯儲備的合理規模多少為宜;二是如何有效管理龐大的外匯儲備資産;三是外匯儲備運作該如何履行信息披露。
批評者認為,中國的外匯儲備規模應該削減,同時要優化外儲管理的策略,另外有關外儲的信息需要更加詳盡地披露。還有人建議將外匯分與國民等。
討論上述問題,需要回到外匯儲備的基本理論上來。關於外匯儲備的一些質疑,事實上都犯了常識性的錯誤。外匯儲備是由中央銀行購匯形成,在央行的資産負債表上對應的是人民幣負債,即通常所説的外匯佔款。外匯儲備主要來源於經常項目中的貿易盈餘和資本項目下的流入超出流出部分,它是中央銀行以人民幣負債作為代價購買的資産,雖然外匯儲備的增長同企業密切相關,但並不屬於任何企業的財富。外匯儲備不同於財政資金和國有企業股權,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際上,外匯儲備都無法實現全民分配,關於將多餘外匯儲備分給國民的建議看似合理,其實不過是個噱頭。
目前我國外匯儲備總額接近兩萬億美元,規模雄踞全球第一,近年來外匯儲備過剩的聲音不絕於耳,這種聲音也是分發外匯儲備的主要理論依據。外匯儲備到底需要多大規模,學術界並無統一看法,各國需要根據各自的情況來決定合理的外匯儲備規模。外匯儲備一般是用於確保對外債務的清償、隨時滿足對外支付的需要,特別是在經濟波動時期,資本流動如果出現大進大出,充足的外匯儲備是保障清償能力的支柱力量。我國的經濟規模非常龐大,經濟的外向型特徵也比較明顯,為了維護國家的金融安全,保證匯率的相對穩定,從而給經濟運行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適當規模的外匯儲備是必不可少的。
與儲備規模相伴而生的問題是儲備的管理,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同樣非常熱烈。國際上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外匯儲備管理需要堅持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三項原則,我國外匯儲備管理同樣如此。根據資産管理的一般原理,多元化投資是保證資産安全和流動的最有效方法,具體到外匯儲備管理,多元化投資包含兩個層次的含義,一是幣種結構的多元化,二是資産類別的多元化。
確定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時,需要保證儲備結構與對外支付的貨幣結構相匹配。目前世界各國的儲備資産中,美元資産佔到了超過60%的比例。儘管美元有貶值的趨勢,但美元仍然是國際支付結算和國際投資的主要幣種,這是我國外匯儲備在確定投資的幣種結構時不得不面對的客觀情況。幣種結構的選擇還受到市場容量的限制,特別是中國這種龐大的外匯儲備,要想保證充足的流動性,必須選擇容量足夠大的市場,但是能夠滿足要求的市場並不是很多。當然,幣種結構也需要根據情況進行動態調整,不過由於我國外匯儲備的規模非常龐大,這種調整不宜過於頻繁。外界通常將匯率折算所帶來的外匯儲備賬面差額並等於實際損失,這實際上是一種錯誤認識,只要外匯儲備結構與對外支付基本一致,就不會有實際意義上的匯率損失。
外匯儲備投資的資金絕大多數屬於金融資産,資産類別選擇上的多元化可以保證儲備資産的流動性和安全性。外界關於外匯儲備購買黃金和石油的建議很難滿足流動性的要求,而且就我國的外匯儲備規模來説,黃金市場和石油市場的容量顯然無法滿足需要。全球每年黃金開採量約為2400噸,各國出售的黃金儲備大概400噸,假如中國拿出5%的外匯儲備,以每盎司1000美元的價格購買黃金,一年就可以買4000多噸黃金,遠遠高於全球每年的黃金産量。
毋庸置疑,要想管理好如此龐大的外匯儲備難度不小,好在我國的外匯管理部門交出的答卷還比較讓人滿意。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胡曉煉介紹,去年我國對外收益達825億美元,較上年增長8%,其中的相當部分是外匯儲備投資收益。放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進行考量,取得這樣的成績的確難能可貴。近年來,有公眾要求公佈外匯儲備詳細信息,權威人士指出,考慮到外匯儲備管理的特殊性,這種要求確實難以滿足。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制定的相關規定,各成員國只有定期披露外匯儲備規模的義務,其他信息並無強制要求。就我國龐大的外匯儲備而言,如果貿然提高透明度,宏觀上會引起金融市場的巨幅動蕩,微觀上也會讓許多交易對手獲益,毫無疑問,維護國家利益是重中之重。
責編:金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