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財經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任志強:請站在百姓的立場説話!

 

CCTV.com  2009年04月22日 19:2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大河網  

  在今年的博鰲論壇房産分論壇上,任志強在談到“房價到底漲了多少?”這個問題時,給全國人民算了一筆賬,1978年全國平均月工資28.6元,到現在也增加了100倍。1978年我們大白菜2分錢一顆,現在2元錢,也增加了100倍。房價只增加了16.6倍。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和居民的工資收入相比房價等於沒漲。(東方網4月22日報道)

  這樣的觀點一齣臺勢必會引起一場軒然大波。中國經濟、社會生活中的“房地産元素”與日俱顯,房價走勢牽動各方神經,倍受關注的主體理所當然是我們廣大的普通百姓。眾所週知,買房不是買菜。買房所牽涉的每一筆數目都是百姓的血汗錢,而買菜中討價還價的只是皮毛而已。再看看任志強得出的結論:和居民的工資收入相比房價等於沒漲。你説兩個有天壤之別的東西能這樣相互比較嗎?

  記得曾經有人算過這樣一筆帳,理性的計算了一下,大家看看現在的房價是否合理,假設2000年時候,您在的大城市房價為3000元/m2。一、考慮通貨膨脹因素:每年算5個百分點,7年後有40個百分點的漲幅。二、考慮收入漲幅大於通貨膨脹漲幅,給房價定價帶來的漲幅,7年社會房價有效平均工資(買的起新商品房)的人的工資的漲幅看,比2000年上升1倍不止,給房價帶來30-60個百分點的漲幅。三、考慮需求改變,原來的房子全在中心區,供求關係不緊張,現在中心區房子的供求關係改變(需求無限,有限需求有限)帶來30個百分點的漲幅。四、市政建設的投入,城市居住、生活環境的改變帶來30-60個百分點的漲幅。五、建築本身,現在房子的設計、小區環境等等帶來20-50個百分點的漲幅。六、大城市買房,如今年青人可以獲得老人的資助,提高了需求,帶來10-30個百分點的漲幅。七、銀行貸款,提高了需求,帶來20-60個百分點的漲幅。八、人心態的變化,如“不買房找不到好老婆”等思想,提高了需求,帶來20-60個百分點的漲幅

  這麼算下來,同樣在大城市好地段的新房,比起2000年,應該有1.8倍到3.9倍的漲幅,取個大概,翻3倍是比較正常的,北京、上海為例看,是比較正常的,也就是從3000漲到12000。而一個貧民百姓,按每個月兩千的工資計算,扣除自己的生活費用和贍老以及額外的花消,即使每月剩下一千元,想買個80平米的住房也得奮鬥幾十年。

  對於高薪階層的人員來説,或許工資的漲幅與房價持平,但對於廣大的百姓來説,要在城裏買房卻越發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我們應該認清中國貧富差距懸殊這一實情,要為更多底層人民著想。當然,不可能達到讓每個人都有購房能力,至少要滿足大多數人的群眾利益。同樣,如果按照他的比例,原來1年就能買的房,豈不要100年後才能購買?

  構建和諧社會是個漫長而又複雜的過程,我們在提倡社會和諧的同時,往往鼠目寸光的著眼于美好的一面。在屬於我們百姓的低層社會裏,面臨很多現實的問題無法解決。政府制定了很多針對百姓的好政策,但到了下層領導那裏,實施的過程會不會變質,會不會沒有落到實處,我們都無從知曉了。

  “出家人不打誑語”,更何況那些感情豐富的“有錢人”呢?就像一位北京的網友質疑到“任之強一年700多萬工資能代表誰?”立場不同,觀點不同,最好不要把個人觀點公諸於眾,否則只是嘩眾取寵,自取其辱。當大家的起點都在一條線上,當某一天百姓的工資真能達到那個比例的時候,請再公佈你的結論吧。

  我們百姓也想借助社會和諧構建的優惠政策以及自身的努力奮鬥,擁有一棟屬於自己的新房子,而與日俱增的房價讓我們望塵莫及。只願在社會前進的時候,不要落下我們這些緊隨其後的百姓!

責編:程振宏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