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理財參謀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人生理財切莫忽視養老規劃 儲蓄方式最保險

 

CCTV.com  2009年04月13日 08:1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上海證券報  

  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公司近期針對國內養老市場進行調研,結果顯示,三分之二的受訪者希望在60歲之前退休,但69%的受訪者進行養老資産的儲備不超過5年,有些甚至完全沒有開始,僅有15%的人制定了詳細全面的養老規劃。按照中國人的傳統習慣,在人生理財規劃中,許多投資者重視子女的教育規劃、3-5年內的短期理財目標規劃,卻往往忽視了自身的養老規劃,這個現象值得警惕。其實,及早進行養老規劃,補充和建立私人養老機制是非常必要且迫切的。

  中國在2000年就已邁入老齡社會行列。事實上,邁入老齡化的國家就意味著老人整體數量在不停地增加,對社會保障的需求也在不斷地增加,中國目前的社會保障體系很難滿足國民越來越多的養老需求。

  專業數據統計顯示,30年後,社會養老金替代率(養老金/在職收入)將達到30-40%,而要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社會養老金替代率需要達到70%以上。因此,除了社會保障體系提供的養老金以外,還存在40%的養老金缺口,建立完善的養老機制迫在眉睫。

  那麼,投資者又該如何建立有效的個人養老機制?兩種建議供大家參考。

  投資者可以建立穩健型投資組合,將資産的一部分投入到養老規劃中,比如採取組合式基金定投計劃。投資者可以用10-30年的時間定期將資金投入到基金中,通過長期投資,分享資本市場和時間複利的收益。而在退休後30年左右的養老生活中,可以定期定額提取資金作為養老金,這種蓄水池的投資方式是應對養老問題的有效工具。與此同時,在資産配置上,投資者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通過增加不動産和黃金實物的投入等,來有效分散投資風險。

  也可以建立保守型投資組合——儲蓄。大多數人的儲蓄高峰在30-50歲之間,投資者如果在這段時間具有穩定充裕的現金流,那麼最保險的儲蓄方式可以幫助投資者實現養老目標,完成養老規劃。但是,由於儲蓄利率很難戰勝通貨膨脹率,所以儲蓄也面臨購買力下降的風險。沒有任何一種養老規劃的方式和建議是百分之百完美的,但是如果投資者能更早的考慮養老規劃、更早的採取行動,養老問題也就能更早的得到解決。

責編:谷立亞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