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資私人銀行逐富中國 中外資行實力PK創新是關鍵
儘管2008年全球經歷了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全球富人的資産都不同程度地縮水,在經濟形勢不明朗的當下,中資銀行卻逐漸把關注點放在少數富豪人群上。與此同時,中資私人銀行穩健的理財風格讓一些高端客戶對其産生了好感,紛紛投奔了中資私人銀行。
私人銀行主要服務千萬級富豪
私人銀行並非私人開設的銀行,而是面向富有家庭或個人最高端的財富管理業務,服務對像是財富金字塔頂端的超級富豪。
私人銀行通俗地講,它是專門針對富裕人群進行的一種私密性極強的金融服務,根據客戶需求量身定做投資理財産品,對客戶投資企業進行全方位投融資服務,並對客戶及家人、孩子進行教育規劃、移民計劃、合理避稅、信託計劃等理財服務。
銀行機構的私人銀行服務對象或貴賓理財,大多數是中産階層以上的客戶。在國外,私人銀行開戶金額的底限通常是100萬美元,通常每一筆交易的金額都以幾十萬美元為單位,例如在瑞士銀行、花旗銀行和匯豐銀行的私人銀行部,客戶至少要有100萬美元銀行可以接受的資産。
在我國,目前已經擁有私人銀行部門的中資銀行,其服務對象為個人金融資産在800萬元或10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客戶。
中資私人銀行“攻城略地”
4月1日,中國農業銀行宣佈,該行今年將著力推進零售業務戰略轉型,重組零售業務板塊。為此,年內將建成5傢俬人銀行、15家金鑰匙財富管理中心和500家金鑰匙理財中心。此外,還將率先在上海組建私人銀行部,並在北京、深圳、寧波、天津等高端客戶資源豐富的分行設立私人銀行總、分部,直接拓展和維護轄內私人銀行客戶。
4月2日下午,中信銀行私人銀行中心召集了一批宏觀經濟專家,在業內首次成立了宏觀經濟顧問專家團。中信銀行私人銀行部總經理張秋林表示,成立該專家團目的是為私人銀行客戶提供宏觀經濟趨勢分析、企業投資以及個人投資分析的增值服務。
記者了解到,為了爭搶私人銀行“蛋糕”的更大份額,各家銀行已紛紛將該業務納入戰略發展重點。目前,先後在國內重要城市開設私人銀行分支機構,以打開該地區的高收入群體市場。
“很顯然,銀行希望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通過拓展高端客戶理財來謀求更多利潤空間。”對於這一現象,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分析道。由於高端客戶存在著眾所週知的“二八效應”,即20%的客戶可以為銀行帶來80%的豐厚利潤。因此,所有的銀行都在考慮怎樣擴大高端客戶的比例。
雖然大多數私人銀行不願透露其自身盈利情況,但從海外經驗看,私人銀行仍是銀行業務中最賺錢的業務之一。據統計,在過去幾年美國私人銀行的年均利潤率最高可達35%,年均盈利增長12.5%,遠遠高於一般零售銀行業績。
外資行客戶逐漸流向中資行
除了中資銀行的主動進攻之外,客觀上,金融危機也給中資銀行發展私人銀行業務提供了機遇。《2009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隨著外資銀行紛紛陷入危機,有70%左右的私人銀行高端客戶對是否選擇外資銀行變得更加謹慎,其中至少20%的客戶在未來兩年內不會考慮外資銀行,或正考慮從外資銀行撤資而投奔中資銀行。
記者從中信銀行私人銀行部獲悉,目前該行私人銀行業務部的客戶有明顯增加,甚至有一部分是從外資銀行轉移過來的。中國銀行私人銀行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許多客戶都是從別傢俬人銀行或外資行轉來的,有的客戶曾是外資銀行財富管理中心的高端客戶。此外,外資私人銀行客戶經理跳槽的情況也較多。”
招行副行長唐志宏表示,在全球金融海嘯的衝擊下,外資私人銀行客戶紛紛向中資私人銀行轉移,中國私人銀行市場的競爭格局正在改變,競爭力也不斷增加。“過去外資私人銀行是我們的‘老師’,現在我們幫‘老師’管理客戶。”
工行私人銀行部總經理張琪也表示,在這場金融危機中,投行模式下的私人銀行無論是在品牌和資産上都遭受了較大的衝擊。現在對中資私人銀行業來説,反而是一個機遇,中國內地成為相對安全的投資“避風港”,中資私人銀行也看到了拓展該業務的機會,一些高端客戶可能更傾向於將其資産留在中國境內。“比如,很多在海外遭受了損失的客戶,如今回流到了我們中資銀行。”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銀行管理系主任何自雲表示,目前金融危機的大背景對中資銀行來説是個好時機,一方面客戶在尋求如何使個人資産的收益與安全得到平衡,另一方面外國金融機構在此次金融危機中顯露出漏洞和問題,為中資銀行發展私人銀行提供了可利用的時機。中資行需要在産品設計方面加大力度,設計出更多類型的金融服務。同時,在如何贏得客戶信任方面,保證客戶個人信息安全,更要加大私人銀行服務人員的培訓,使得服務人員能夠主動地贏得客戶信任。
責編:金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