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夾在工資條中的信
尊敬的先生/女士:
恭喜您再次收到工資條(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總是幸運的)。
當你習慣的只看"實發工資"項目時,是否會擔心某一天"養老保險"項目的數目出現變化?當若干年後,你的的退休生活是否能做到"不差錢"?
金融風暴尚未過去,關於繼續推進"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消息吸引了人們的關注。一時間,幾家歡喜幾家憂。作為第一批試點城市的廣東,高校教授現在辦理提前退休,退休金4000元/月以上;若不申請,根據企業養老保險計算方法看,退休金則可能只有1800元/月。如此差距皆來自養老金雙軌制。
人們的養老金不僅要經受國內社會保障改革的影響,更要面對中國變"老"的事實。根據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顯示,2000年中國老齡人口已經超過總人口數的10%。按照聯合國和世界銀行的通常標準,中國正式步入老齡化階段。1.32億的老齡人口,佔世界老齡人口總數的五分之一,佔亞洲老齡人口的二分之一,使中國成為世界上老齡人口最多的國家。
國內尚需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中國迅速老去帶來的贍養壓力和金融危機下財政對社保支等出問題,最終成為了人們無法回避的"養老之憂"。面對諸多不確定,你該怎樣守住你的養老金?當為今天的收入喜悅的時候,別忘了還有更多的明天等著你。
《錢經》小編
養老要闖"三道關"
"壽比南山不老松",是中國表達對長壽期待的最常用説法之一。
而它前面總會有"福如東海長流水"的前提。從今天來看,除了情感上的滿足外,人們在追求長壽路上最大的"福"莫過是,老有所養,萬不要經歷趙本山所説"人活著,錢沒了"的痛苦。在今天的中國,"福水"想要"長流",再也不是單純的工作和儲蓄可以解決的問題。
在《即將出現的世代風暴--美國經濟的未來》一書中提到,決策未來生活福利的應該是4種不同資産構成的資産組合,即中國人的"長流水"式的養老金:隱性資産、金融資産(證券投資、存款現金)、家庭資産(住房、汽車等個人固定資産)和個人資産(學識、技能和健康資本)。其中,"隱性資産"就是指未來收入的承諾,包括社會保障、國家醫療保險和僱主提供的退休金。而在我國企業年金尚不普及的情況下,社會養老保險則成為最主要的隱性資産。面對經濟的沉浮、制度的變遷,人們手中的養老金愈加脆弱。在不可回頭的"老"路上,我們的養老金更要經歷不可回避的三關考驗。
第一關:在活躍的"老"國家中求增量
中國的經濟發展令人艷羨,但是卻不能掩飾中國變"老"的現實。根據于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數據,按照聯合國和世界銀行的通常標準,如果一個國家60歲以上人口達到10%,或者65歲以上人口達到7%,就可視為進入老齡社會。目前,中國60歲以上人群比例已達到11.12%,2001年65歲以上人群比例為7%,正式進入老齡化社會。中國的老齡人口達1.32億,佔世界老齡人口總數的五分之一,佔亞洲老齡人口的二分之一,是世界老齡人口最多的國家。
老齡化國家就意味著,人們的壽命延長(圖1),老人整體數量增多(圖2),對社會保障需求增加。隨著人口生育率降低,中國現在的生育率只有1.7,低於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勞動力減少,贍養壓力增加。對於即將走向老年的人群來説,積攢更多的養老金是個人晚年生活的必要保證。而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説,積攢更多養老金的辦法仍是工作和社會保險。但是,數據卻在呈現另一個事實,依靠養老金生活並不一定無憂無慮。在中國飛速發展的經濟面前,人們積攢多年的養老金未免捉襟見肘。
第二關:從基本養老保險轉軌中求存量
"利用有限的資源,為最廣泛的人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是對社會養老保險本質的闡述。雖然我國經濟今年有快速發展,但是人口基數大,收入水平低,使基於從養老保險獲得未來養老金變得更加脆弱。由於國情限制,養老保險在城鄉覆蓋不均,雙軌制使得體制內外的人們獲得社保障程度不同。個人養老金在不同地區、不同體制內差異較大。在傳統環境下維護自身養老金,必需經歷以下條件考驗:
避開保障覆蓋缺口
為什麼人們在公務員考試和事業單位招聘中爭得頭破血流?穩定、有保障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德文表示,就目前而言,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仍然是一個高度分散化的網狀結構,而這個網絡中有很多遺漏和不足。表現在城市與鄉村分割,城市中企業單位、事業單位和機關單位(公務員系統)彼此分割。為了追尋一份有保障的生活,人們就不得不在職業選擇中去爭搶為數不多的位置。
我國養老保險一直存在工作單位性質和行政區域的分類限制。在企業單位就業的人們雖然在社保覆蓋範圍內,相對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只能享受較低的養老保障。而佔廣大的農民甚至談不上社會保險。社會保險中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的覆蓋率大多低於80%,而社會福利、社會救助、優撫安置等與社會保險相並列的社會保障項目也未能做到應保盡保。
在國內,一個人只有在人生發展的各個路口謹慎選擇,成為獲得優勝的少數才可以有機會享受到更好的社會保障。雖然這樣的機制可以促進人口素質被動的提高,但是卻在最基本的"民生"問題上存在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