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首頁 > 經濟頻道 > 理財參謀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金融315:透視理財市場“七宗罪”

 

CCTV.com  2009年03月16日 10:1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南方日報  

  【核心提示】

  你是否因為非法炒股軟體害得損失慘重?是否因為不實宣傳而投資了本不該購買的銀行理財産品?是否在保險理賠中有過不愉快的經歷?在投資理財熱潮中,關於金融産品和服務的投訴和爭議也在升溫。借“315”之機,南方日報和南方報網聯合推出的“金融315”調查結果顯示,85%的投資者曾經對銀行、保險、基金、券商等金融機構進行過投訴。

  根據銀監會相關統計,截至2008年底,銀行理財産品的總銷售額約為3.7萬億元,相比2007年的9000億元,一年時間增長了約4倍。與此同時,銀行理財成了投訴的集中地。調查結果顯示,在金融理財産品的投訴中,對銀行的投訴佔了一半以上,主要原因是擴大産品收益,而沒有充分揭示風險(57%)。而在保險銷售中,購買前“故意隱瞞對投保人不利信息”(49%)和購買後“理賠難”(45%)則是投資者投訴最集中的領域。

  在股票和基金投資領域,交易費率則是投資者意見最集中的領域。其中24%的投資者認為券商目前收取的手續費依然偏高;28%的投資者認為基金在大幅虧損後,應該降低管理費;還有33%的投資者曾經因為“黑嘴”博客而上當受騙。

  針對金融理財領域中的這些陷阱,投資者應該怎樣更好地維護自身的權益?在相關調查的基礎上,本報梳理了一年來理財市場維權領域的熱點問題,選出最典型的七個案例,冀望對投資者能有所啟迪。

  【股市篇】

  “黑嘴”跨省作案一騙再騙玩慘股民

  案例

  范某是山東股民,原先在股市中投入資金七萬餘元,經過2008年股市調整,股票賬戶裏的資金已所剩無幾。一日,在當地綜藝頻道看到“股訊直擊”和“股往金來”的股評節目後,范某撥打了節目提供的熱線電話,隨後便不斷收到這家廣州機構邀請其加入公司會員的電話“騷擾”。范某決定先交幾千元碰碰運氣,結果股票虧得更厲害,這時公司要范某追加2萬元成為高級會員,並承諾每月收益可超50%。結果討價還價繳納了一萬元成為“高級會員”後,並沒有讓范某改變“一虧再虧”的頹勢,他堅持要求退會員費。但公司稱要退款必須補繳6000元,才能開具發票,結果他借錢繳款後電話再也打不通了。情急之下范某風塵僕僕地從山東來到廣州,卻怎麼也找不到雙方簽署的諮詢合同上的地址。范某這才明白原來自己被一騙再騙,掉進了非法投資諮詢機構的陷阱。

  入選理由佔同類投訴總量近六成

  記者日前從廣東證監局獲悉,2008年以來,隨著股市持續大幅波動,一些不法機構利用投資者急於扭虧解套的心理,改頭換面在外省市電視臺、電臺等媒體播放證券節目、推介炒股軟體或刊登廣告等方式,或開設非法網站,以免費諮詢、推薦黑馬等誘餌引誘外省市投資者致電,再通過電話營銷、反復糾纏等手法,以收取會員費或服務費、銷售炒股軟體等名義騙取外省市投資者資金。涉及此類問題的投訴,佔廣東證監局2008年投訴總量的近60%。

  權威意見非法諮詢機構隱蔽性強

  作為證券監管機構,如何應對目前市場上存在的不法現象?記者日前採訪了廣東證監局局長侯外林。

  侯外林告訴記者,打擊非法證券活動專項行動是廣東證監局2008年工作重點之一,當年一共摸查涉非機構71家次,分別向有關部門移送非法證券活動線索105宗,推動召開“打非”專題會議4次,聯合工商、公安部門現場執法和摸查15家次。支持配合廣東省公安廳在2008年上半年開展了“網捕專項行動”,共破獲網絡非法證券犯罪案件12宗,抓捕犯罪嫌疑人155余人,扣押凍結涉案資金1508萬元,非法經營涉案金額達4億多元,涉及全國各地3300多名投資者;清理非法證券信息13586條,暫停涉嫌從事非法證券活動的QQ(群)576個,關閉違法網站10個。同時,通過凈化媒體環境,設置打非專欄、開展投資者教育等舉措防治非法證券活動。

  對於目前不法證券活動的特點,侯外林表示,目前廣東轄區非法證券投資諮詢機構大多是無工商登記、無固定辦公地點、無固定聯絡電話的“三無”公司;還有的機構假冒知名的證券公司、基金公司或證券投資諮詢機構招收會員,開展非法證券經營業務。這些機構為規避監管,經常變換營業場所,且主要以外省市投資者為行騙對象,僅憑小靈通電話、手機短信、QQ即時通訊工具等方式以假姓名與投資者聯絡,以傳真方式與投資者簽訂虛假的《軟體銷售協議》或證券電子信息刊物銷售協議,要求投資者將費用打入個人賬戶,並通過ATM機小額逐筆提取現金。

  值得關注的是,不法分子不論投資者買賣所推薦股票的盈虧,還經常以更換指導老師、參加大資金操盤計劃、升級等名目哄騙投資者一再追加費用。投資者發現受騙後,不法分子往往宣稱要再繳款才退賠,繼續欺詐投資者,有的甚至假冒監管部門工作人員、律師等詐取所謂糾紛解決費用。一旦投資者表示要投訴舉報和報案,不法分子馬上拒接投資者電話或銷聲匿跡,或改頭換面。投資者所能提供不法機構的線索往往不夠明確,增加了查處的難度。

  慧眼“辨金”多參與投資者教育活動

  面對重重陷阱,投資者如何保護自身權益?在315消費者維權日來臨之際,廣東證監局局長侯外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支了四個高招:

  第一,通過合規、專業的信息渠道了解證券市場的信息,不聽傳言。

  第二,多關注轄區監管部門的打擊非法證券活動的報道及公佈的相關非法機構名單,提高自已的鑒別能力,不上當受騙。

  第三,主動配合各機構開展的客戶風險評估和分類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有效地規避投資風險。

  第四,多參與各機構開展的投資者教育活動,提高自己對證券市場知識的認知能力和投資水平,爭取做一個合格投資者。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