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80歲高齡的李嘉誠,似乎註定要在爭議聲中開始他的"80後"生活。
2月5日出爐的《福布斯》香港富豪榜上,"李超人"再度毫無懸念地蟬聯首富,但是所有的相關報道都不忘在標題中提上一句:"其總資産縮水一半"。與此同時,李嘉誠在內地的一系列運作,也在市場層面引起了非議。當所有人都在金融危機的陰影下心驚膽戰的時候,超人究竟會如何續寫他長達60年的不虧神話?
保守:燒水加溫總會過熱
李超人語錄做生意似划艇,我一定會想:有沒有足夠氣力由A到B?又想:有氣力劃回來嗎?
李嘉誠最常使用的詞彙是"保守"。
或許也正因為保守,這個80歲老頭總是能夠比年輕人更敏銳地捕捉到風險的氣息。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早在2006年,他就提醒和記黃埔的高級管理團隊,要減少債務、準備好應對危險;而在2007年5月,他以少有的嚴肅口吻提醒A股投資者,要注意泡沫風險,半個月之後,"5 30"行情開始拖累A股一路暴跌。
2007年8月,"港股直通車"刺激市場出現非理性飆漲,李嘉誠再次發出忠告,香港股市與內地股市均處於高位,投資有風險。也正是在此時,他公開提醒股民要留意美國的次貸問題,而此時大規模的次貸危機還遠未爆發。當時,一些股評家曾尖銳地批評李嘉誠"不懂股票市場",但最終事實證明了孰對孰錯。
比起在金融危機中栽了跟頭的華爾街行家們,李嘉誠的明智並不是來源於任何深奧的理論。恰恰相反,他用了一種過於樸素的語言來解釋自己對於金融危機爆發的認識:"這是可以從二元對立察看出來的,舉個簡單的例子,燒水加溫,其沸騰程度是相應的,過熱的時候,自然出現大問題。"
精簡:"持盈保泰"與"神來之筆"
李超人語錄你一定要先想到失敗,從前我們中國人有句做生意的老話:"未買先想賣。"在你還沒有買進來之前就要先想怎麼賣出去。你應該先想失敗會怎麼樣。我在做任何項目時,都會要用99%的時間去考慮失敗,用1%的時間去考慮收益。
儘管由於長實與和黃的股價下跌,導致李嘉誠的身家出乎意料地"縮水過半";但是港交所披露的數據顯示,由於2007年其在股價高位時將多只中資股及時套現,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損失。同樣是出於這種謹慎的做法,當富豪榜上的其他巨擘紛紛因炒作累股證而折戟時,李嘉誠的保守更有了些獨善其身的意味。
"持盈保泰"是李嘉誠應對危機的公開策略,"精簡投資"則是其核心所在。
僅從2007年中資股套現的過程中,李嘉誠便實現回籠資金至少上百億港元。對持有近10年的南方航空(600029),他在兩個月的時間裏密集減持10次之多,共減持1.62億股,套現17.02億港元;對中遠控股的6次操作,則使其獲利44.07億港元;二五次大幅減持中海集運(601866),則令他套現20億港元。
有人替李嘉誠算了一筆賬,如果李嘉誠沒有進行減持,而依然將這些股份保留至去年10月底,那麼他對這三隻股票的實際持有價值僅剩不到14億港元,其跌幅高達86%至91%。也正因為如此,雖然一貫強調"做實業"的李嘉誠對於"股神"的頭銜毫無興趣,但是人們依然津津樂道于這騰轉挪移間的"神來之筆"。
"要永遠相信,當所有人都衝進去的時候要趕緊出來,所有人都不玩了再衝進去。"李嘉誠在長江商學院的一次課程上的表述,與"股神"巴菲特的"恐懼貪婪説"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福布斯》富豪榜公佈後,香港《大公報》撰文指出,富豪們縮水的財富是以股份市值為主的數字,其實質是"虛擬財富"。只有持有現金的人,此時才真正擁有真金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