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首頁 > 經濟頻道 > 上市公司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第三季度高盛所持工行股權縮水超15億美元

 

CCTV.com  2008年11月07日 08:4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證券日報  

    目前,美國銀行持建行H股約191.33億股,蘇格蘭皇家銀行持中國銀行約209.42億股,縮水慘重

    □ 本報記者 劉婧嫻

    本報綜合外電近日消息,隨著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中國無法在這場全球性金融風暴中獨善其身。而中國經濟的走勢也牽動著大洋彼岸。

    歐美金融危機影響不斷擴大,中資銀行受到了海外投資失利的牽連,深陷在資本市場中股價不斷下調的漩渦之中。而許多境外金融機構資金緊張,面臨破産邊緣。其中不少境外大行,也是中資銀行的股東。這一環套一環,境外機構也遭受到投資中資銀行賬戶縮水的命運。

    根據WIND數據顯示,14家上市銀行中9家銀行的十大股東明細表裏外資投資公司赫然在列。中國眾家銀行上市之初,歐美金融機構紛紛在一級市場入股。

    根據中國工商銀行三季報顯示,高盛集團及其關聯公司共持有中國工商銀行164.76億股,持股比例佔4.9%,為銀行第四大股東。安聯保險集團通過子公司持有64億股,持股比例1.9%,為工行第六大股東。工行第七大股東為美國運通,持有12.7億股,持股比例為0.4%。

    自8月底高盛集團第三財季結束以來,工商銀行股價累計下跌了30%。高盛在工商銀行的投資價值並不完全追隨股價變化。但按照目前股價推算,工商銀行股價下跌意味著這個季度以來高盛所持股份市值損失超過15億美元。

    根據建行三季報披露:來源於2008年9月30日在冊股東情況的數據表明,美國銀行公司為第三大股東,持股比例10.75%,持股總數約為251.33億股。其中有60億股是今年5月美國銀行以每股2.42港元的價格購買的建行H股股份。2008年10月27日,美國銀行所持約191.33億股建設銀行H股塵封三年終於解禁。自解禁後,市場恐慌情緒加劇,建行港股最低探到2.5港元。美國銀行欲想在中國建行的股價上高拋低吸也難成行。

    根據中國銀行三季報顯示,中國銀行第三大股東蘇格蘭皇家銀行持股數量為209.42億股,持股比例為8.25%。第四大股東為富登金融控股私人有限公司,持股數量104.71億股,持股比例為4.13%。其第六、第七、第八大股東分別為瑞士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和三菱銀行。

    而目前中國銀行在港股市場上最低已探到1.7港元。相比07年11月份的最高點5.27港元,各家外資機構賬面浮盈也大幅縮水。

    此三家中資銀行引進外資入股均為股權投資。一級市場入股中資銀行必然有利於投資方,即使暫時虧損或浮盈下降,但把股息考慮在內,外資機構在中國的投資肯定能帶來強勁的長期收益。儘管暫時股市動蕩,中資銀行還是值得投資的優質公司。但由於高盛和美國銀行近期雙雙增發股份後,按最新市值計算,對於工行和建行的兩筆投資分別佔高盛集團和美國銀行股東權益的大約10%和7%。考慮到這一比例,中資銀行就不是自己在戰鬥了,中國經濟的走勢勢必牽動著外資投資者的心。

    廣發證券金融行業分析師余小宜11月6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還沒有看到數據顯示外資機構在減持中資銀行的股票。如果外資金融機構進駐中資銀行是戰略性投資,那麼相信他們不會只看重眼前的蠅頭小利而急於拋售股票。大家是長期戰略性合作,在技術、培訓、管理等各個方面都相互支持,這些戰略性的合作跟股票價格都沒有什麼關係。即使外資機構離場,只要股票價值在,有人拋必然有人接,還是應以合理價格為參照來考慮股價。

>>>CCTV-2特別節目:堅定信心促發展<<<

222222

>>> 2008直擊美歐金融風暴 <<<

搶眼新聞

北京樓盤打包賣給煤老闆

蒙牛事件最新進展

其實 巴菲特賠得最慘 

818國民黨四大家族豪門恩怨

奧巴馬 其實"噩夢"才剛開始

中國移動有了可怕對手

北京公選幹部為何取消?  千萬索賠揭開航空飛行真相
茶農換房救市 茶葉換來樓房  金融風暴中最該痛哭的5大CEO
奧巴馬獲勝 亞太股市週三大漲  周道炯:還有20多萬億可拉動股市
重慶出租車罷運事件:遲到的"及時"處理  網友:討個老婆多少錢 不吃不喝11年
最貴的藝人們:成龍章子怡領先[組圖]  三元吞掉七家三鹿核心工廠 其他競爭方不放棄
摩托羅拉大虧 再次裁員3000  金融危機催生新"三賠"
韓元不斷貶值 出口商翻臉起訴銀行  樓市10年起落 購房者現在出手合適嗎?

責編:韓文燕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