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清岩
近日成思危教授和社科院博士研究生郭琨聯合在《資本市場》雜誌第8期上發表署名文章“上證指數失真之研究”, 建議監管部門努力促進滬深300的推廣,逐步在中國股票市場上以滬深300取代上證指數。
關於上證綜指失真的指責由來已久。由於上證綜指以總股本加權平均,而我國大多數股票都是不能流通的國家股和法人股,容易造成以少量流通股操縱大盤股股價,從而操縱市場的惡果。特別是2006年和2007年上半年由於新股上市直接計入指數而使指數失真的指責更是不絕於耳。
股票價格指數的初始職能是標尺性職能,是衡量股市運動及其變化趨勢的標尺,反映和描述股市的整體狀況,同時間接地反映一國經濟的變化趨勢。根據股指的兩個職能又可將它分成兩類:基準(Benchmark)指數與交易性(Tradable)指數,前者如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上證綜指等;後者如標準普爾500、滬深300指數等。
作為基準指數,上證綜指是我國重建股票市場以來最早的股價指數,儘管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和缺陷,甚至有時喪失其權威性和嚴肅性,如新股上市計入綜合指數的時間就經常調整。儘管如此,雖然大家也都認為它失真,但絕大多數的股民甚至相當多的投資機構還是願意關注上證綜指。這就如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從指數理論上看,用簡單算術平均法來編制股票價格指數,其股價平均數不加權,存在明顯的不足,但這並不影響道瓊斯指數的權威性,也不影響它的地位。儘管標準普爾公司在1957年推出了標準普爾500指數,並揚言要取代道瓊斯指數,但結果是,道瓊斯指數與標準普爾500指數並行發展,道瓊斯指數的地位難以取代。
滬深300指數反映滬深兩地A股市場整體走勢的指數,樣本覆蓋了滬深市場70%以上的市值,具有良好的市場代表性和可投資性。在一定程度上,它的標尺性職能可能比上證綜指更突出。目前,已有5隻指數基金使用滬深300指數作為投資標的,同時已授權中銀國際英國保誠資産管理公司使用滬深300指數開發境外ETF,以及路透資訊利用滬深300指數開發路透中國年金指數,而且早在2006年9月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成立時就已確定由滬深300指數作為第一個股指期貨標的指數。雖然滬深300指數編制更科學更有代表性,特別是股指期貨推出後會有更多的機構投資者關注它,但它要取代上證綜指似乎有一定難度。
一個成熟的資本市場應該有不同的指數,應該是多個指數混合的指數體系,以此滿足不同的指數需求者。全國人民只關注一個指數是不正常的。我相信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以及中國投資者素質的不斷提高,無論是滬深300還是上證綜指都會有不同投資目的的人來關注。監管部門做些工作促進滬深300指數的推廣是可行的,如早日開通股指期貨,讓更多的投資者關注滬深300等等。而讓滬深300取代上證綜指是不妥的。
責編:韓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