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首頁 > 經濟頻道 > 收藏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南京大報恩寺地宮藏玄奘頭骨舍利?(圖)

 

CCTV.com  2008年08月07日 09:2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錢江晚報  

  7月17日,備受關注的南京大報恩寺塔地宮開啟,撩開神秘面紗的一角。地宮呈圓形,直徑2.2米,考古人員在第一層發現大量銅錢,將繼續挖掘。曾有“天下第一塔”和“中國之大古董,永樂之大窯器”之譽的南京大報恩寺塔,係明成祖朱棣為紀念其生母于明朝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始建,與羅馬大鬥獸場、比薩斜塔等一道被稱為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觀。圖為考古挖掘現場。 中新社發 王國安 攝

  千年鐵盒打開後

  神秘寶塔閃耀金光

  南京大報恩寺地宮舍利函昨開啟

  昨天,備受關注的金陵大報恩寺地宮鐵函被正式打開。隨著封住鐵函的兩層鐵板被取出,一尊閃耀著金光的寶塔塔尖露出。

  6日9時30分,鐵函開啟工程正式啟動。在國內多位著名考古專家指導下,千年鐵函的兩層鐵質蓋板被順利取出。記者在現場看到,鐵函內積滿了略顯渾濁的液體,露出一個由絲織物包裹、形狀類似塔尖的物體。隨著考古人員將鐵函內積水抽取完畢,考古專家小心翼翼地打開頂部絲綢包裹,露出了一個金碧輝煌的寶塔尖部。

  對此,南京市博物館副館長華國榮介紹,初步分析,函內器物應當是一座寶塔。根據目測,寶塔高度不足1米,很可能在寶塔下另有乾坤。據他猜測,很有可能是此前隨鐵函出土的石碑上所記載的裝有“感應舍利十顆”和“佛頂真骨”的“金棺銀槨”。

  鐵函考古工作仍在進行中。

  金陵大報恩寺地宮發掘經過

  備受關注的南京金陵大報恩寺塔地宮7月17日開啟,在此之前它已經被塵封了近千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古金陵大報恩寺坐落在南京中華門外古長干里,這一帶自古就是寺廟集中之地。根據上個月發掘出的碑文,這個地宮屬於北宋的金陵長干寺,這座寺廟修建於1011年。此後歷代在原址上興建寺廟。

  經常與羅馬大鬥獸場、比薩斜塔、中國萬里長城等並提的金陵大報恩寺塔,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當時,明成祖為紀念其生母,建大報恩寺及9層琉璃寶塔,徵集了天下伕役工匠10萬餘人,耗銀248.5萬兩,歷時19年才完工。這一恢弘建築在存世440多年後,于1856年毀於太平天國戰火。

  長久以來,學界一直猜測被毀的大報恩寺塔地宮下埋藏著眾多驚世寶藏和文物,但到底有些什麼文物,一直沒有肯定的答案。

  從去年開始,南京市文物考古隊伍對大報恩寺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確定了大報恩寺遺址範圍併發現了大報恩塔的地宮位置。此後,社會各界尤其是考古學界、史學界就對地宮十分關注,期望通過考古發現厘清明成祖朱棣生母到底是誰等歷史謎團,有專家甚至稱,大報恩塔地宮的考古發現將有可能改寫現有明史。

  函中可能有玄奘的頭骨舍利

  根據史書記載,大報恩寺塔地宮之內可能藏有玄奘的頭骨舍利。而根據考古經驗,在佛剎地宮之下往往藏有盛放高僧舍利的舍利函。

  儘管早已預料到可能會挖出舍利函,但當這座地宮的舍利函出土時,在場的考古人員還是大吃一驚。這個鐵函約0.5米見方,高度約1.34米,下面連有一個20厘米厚的石板底座。體積之龐大超藏有佛指舍利的法門寺鐵函和藏有佛螺髻發的雷峰塔鐵函。

  考古專家介紹,鐵函的正式名稱叫?頂寶函。按照等級規格,金陵大報恩寺與法門寺同屬皇家最高級別的寺院,但法門寺鐵函長度不到0.3米,雷峰塔的鐵函長度也不過0.35米。相比之下,這座地宮出土的鐵函之大非同尋常。

  更令考古專家心跳的是,在鐵函四週的石碑上還發現了“感應舍利十顆”、“佛頂真骨”、“金棺銀槨”、“七寶阿育王塔”的字樣。

  低溫、充氮模擬原有環境

  因為銹蝕嚴重,第二層鐵蓋很松,開啟時必須要小心翼翼保證它不滑落,否則勢必會傷到函內存放的物體。“這層鐵板的情況糟得多,只有幾處還連接著,所以很擔心會下滑,砸下去。”

  直到昨天中午11:48,第二層蓋板終於也掀開。這一次,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是滿滿一箱的水。“這應該是千年來滲透進去的積水。裏面還有不少鐵銹。”令人興奮的是,渾濁的水裏露出一些東西,像鼓起來的黑色塑料袋。

  看到這樣的景象,南京大學著名的歷史學家蔣讚初也激動起來:“這應該是絲織物,南朝一些高規格舍利塔中的重要物件,外面都是用錦繡一層層包裹起來的。梁武帝當年就是用‘九重錦繡’來包的。”

  現場考古人員用針管取了水樣之後,開始抽取鐵函內的水。記者看到,一根細細的管子伸進鐵函的千年積水,水抽取的速度非常緩慢,抽取時還設置了過濾網,防止文物碎片和水流一起被抽走。

  一切都在緩慢而細緻地進行。

  13:01,抽了大概10分鐘左右,鐵函裏的水位僅降低了10厘米左右,但中間露出的部分,已經依稀可以看出塔頂的形狀。這時候,考古工作人員卻突然停止抽水,並在鐵函口四週鋪上白色棉布,並抬來一塊玻璃,將鐵函蓋了起來。

  “文物剛出土的時候是最脆弱的,環境改變太迅速,會對文物本身造成損壞。“南京市博物館考古部副主任祁海寧解釋,越是到關鍵時候越要冷靜,裏面的東西很可能就是眾人期待的塔,用絲綢從底部一直包裹到了頂部,而在文物中,絲織物非常“嬌氣”,很容易氧化損壞。因此暫停抽水,同時向鐵函裏充氮氣,排出氧氣。

責編:李菁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