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及時公佈減持情況,使信息披露進一步公開化、透明化,讓公眾對股權增減存量有全面的了解,對影響股價的因素有明確的判斷。
自三一重工大股東承諾延期減持後,近日又有近20家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承諾延長限售股鎖定期。6月24日,鼎立股份發佈公告稱,控股股東鼎立集團承諾,若股價低於20元,將不會通過二級市場減持。
自“大非”承諾不低價減持後,鼎立股份的股價在二級市場上表現不俗。連續4個交易日裏,出現4個漲停,5天內股價從公告發佈前一天的5.94元一路上行到了9.1元,最大漲幅超過了50%,至7月8日,該股股價已達10.8元。
有專家認為,“大非”承諾延期減持,表明大股東對公司發展前景的信心。雖然規模不大,但能在一定程度上穩定投資者對市場的預期,穩定市場信心。今年2月以來,“大小非”解禁高峰到來,近千家上市公司的股改限售股解禁。由於股指處於較高位置,“大小非”與流通股股東在持股成本上又存在較大差距,導致“大小非”集中減持。“大小非”減持被認為是這一輪市場下跌的一個主要因素。
今年4月,為了緩解“大小非”帶來的市場壓力,證監會發佈《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對上市公司股東集中出售超過一定數量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行為進行規範。目前通過大宗交易平臺轉讓的解禁股正在逐步增加,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解禁股對二級市場的衝擊。
針對“大小非”減持,專家提出多項建議。有專家主張對“大小非”減持收益徵稅,但也有不同的聲音。“當初股改時,非流通股股東和流通股股東已經達成了協議,現在重提徵稅,似乎有違當初的承諾。股改的初衷就是要形成全流通市場,通過市場機制重估上市公司價值,這樣才能保證市場長期穩定。”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説。
“現在重要的是要加大‘大小非’減持的透明度,及時公佈減持情況,使信息披露進一步公開化、透明化,讓公眾對股權增減存量有全面的了解,對影響股價的因素有明確的判斷。”李大霄説。
“小非”是前一階段解禁股減持的主要力量,有資料顯示,目前“小非”減持的總市值已經達到0.7萬億元左右,佔解禁量的51%。“考慮到控股權的問題,‘大非’一般不會頻繁減持,而且他們的融資渠道很多。而‘小非’則不同,在目前宏觀經濟趨緊的情況下,他們除股權投資外,還會經營實業,為了彌補實業資金缺口,他們就只能賣掉股票套現。如果下半年的經濟環境繼續趨緊,‘小非’減持的衝動還會比較強烈。”一家證券公司的從業人員説。“目前‘大非’發佈公告承諾延期減持解禁股,‘小非’也應該加強減持信息披露。”統計顯示,未來的兩三年內,“小非”可減持的總量為0.66萬億元,而“大非”則超過了15萬億元,“小非”帶來的減持壓力將減小。
“‘大小非’減持給市場帶來的‘陣痛’需要市場自我消化,慢慢調整。隨着資本市場的逐步成熟,形成雙向交易機制和多層次資本市場結構,融資者和投資者利益也將更趨平衡。”李大霄説。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