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經濟頻道 > 收藏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下神壇(圖)

 

CCTV.com  2008年07月01日 09:4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青銅鳥頭

  名家講古

  張 辛

  字此夫,著名學者,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文物及書畫鑒定家,書法家,古詩文、碑志寫作名家,中國最早的考古學博士之一。

  分類是分期的基礎。沒有正確的類別分析,就不可能有正確的分期。因為分期是在橫向的類型分析基礎上的縱向研究,是考察各類器物形制的發展演變的規律性和階段性。而器物形制的演變必在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下進行,必然基於一定的社會意識形態的變化。青銅器的分期不同於一般考古學遺跡遺物的分期。其原因主要在於青銅器的特性,即堅固耐用,造型規範,專業化程度高而工藝傳承性突出。同時更為重要的是,青銅器是精神文化的産物──禮器,而作為禮器,其形制及組合關係的發展演變與禮的發展演變有著必然的聯絡。

  基於對禮及其發展演化規律性的認識,基於對青銅器及其形制發展演變規律性和階段性的考察,我們把中國古代青銅器的發展大致分為如下五期:

  第一期,發祥期,即夏至早商。器類相對簡單,酒醴之盛較多,有?、爵、?、觚等,早商稍晚出現卣、尊、?。另有鼎以及個別方鼎、鬲、盤。不見樂器,僅見個別銅鉞和矛;工藝較具原始性,形體多較輕薄,早商方鼎等稍厚重;紋飾以單層幾何形花紋為主,樸拙而簡練,二里岡上層出現獸面紋。尚不見銘文。

  第二期,勃興期,即晚商至周初。器類驟增,各種禮盛基本齊備,樂器、儀仗器、車馬器,除鐘以外似均已出現。其中酒醴之盛無論數量、種類、形制、工藝都可謂登峰造極,而且空前絕後。尤其動物造形器千奇百怪,犧、象、鳥、?、虎、兔,形象各異,極盡姿態。紋飾繁縟精細,莊嚴詭譎,琳瑯滿目,出現雙層乃至三層花紋,動物象生紋種類繁多,形神各具,盛極一時;銘文出現,但為篇尚短,多見所謂徽號之類,字體古拙奇譎,較具象形性。

  第三期,規範和鼎盛期,即西周早中期。器類趨少但各得其所,酒醴之盛銳減,犧牲之盛、黍稷之盛相對增多,方鼎消失,青銅鐘出現;動物造型器明顯減少,器形普遍規整厚重,工藝精良;紋飾風格肅穆莊重,主題花紋除龍、鳳、蟬紋之外,其他動物紋飾陡然消失;出現長篇銘文。字形體勢開張敦厚,端莊大氣。

  第四期,持恒和衰落期,即西周晚期。周王室器有所減少,諸侯國器開始增多。盛行于晚商以至周初的常見的酒醴之盛基本消失。器形尚規整,但漸失莊重之感。出現並多見隨葬專用的青銅遣器(明器),器形小而做工粗簡。紋飾漸趨圖案化,簡化或變形龍、鳳、蟬紋即竊曲紋、重環紋、垂鱗紋等風行一時,遣器紋飾粗疏。銘文多長篇而行文、措辭套化,內容多為宮廷冊命、征伐、獄訟等。字體整齊劃一,尚瘦勁勻稱,或有方格。

  第五期,轉型期,即春秋、戰國及其以降。青銅器走下神壇,走出宗廟,而進入社會上層日常生活。出現印璽符節、貨幣、度量衡器、燈、帶鉤等全新器類。紋飾風格大變,一是更簡化和細密化的變形動物花紋,即所謂蟠龍紋成為主體花紋,戰國晚期更以幾何紋飾帶取代通體滿飾的紋飾傳統;二是出現表現社會生活的寫實圖案紋飾。銘文多由器內轉于器表,或錯以金銀,富麗有加,其影響及于漢代。

責編:劉慧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