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業內人士崔偉剛介紹,墨和別的藏品不同,你沒有辦法上手仔細把玩,因為它一上手,手就變黑了。不過,收藏與古墨相關的墨床和墨譜也別有一番情趣。
墨床是擱墨用的小案架,如今在文房清玩中價格相對較低,遠不及筆筒和臂擱,不過藏墨的玩家一般都會去找一些有點年頭的墨床,就像硯臺的硯匣一樣。
此外還有墨譜,因為我國制墨歷史悠久,記載墨的書籍當然也很多,這種書籍就叫做“墨譜”。
崔偉剛告訴筆者,收藏古墨就必須熟讀前人墨譜。比如明末清初萬壽祺的《墨表》,其第四卷古今墨論最有意思,記載了歷代與墨有關的故事,可以作為枕邊掌故之書來讀,頗有味道。此外,《雪堂墨品》《百十二家墨錄》《硯山羰墨譜》等,也是可以借鑒閱讀的,其未來升值空間無可限量。比如在去年秋拍中,中國嘉德推出的清乾隆禦制西湖十景詩彩?墨(十錠),估價40萬至60萬元,成交價格則達到了448萬元,創造了中國古代文房類拍品的世界紀錄。
收藏家常根據墨譜的記載來鑒定墨錠的收藏價值。目前在拍賣市場上,最為廣泛流傳的就是《方氏墨譜》,全書列出同時代各家墨工的作品共385種,分為國寶、國華、博古、博物、法寶、鴻寶六卷。在1994年中國嘉德的拍賣會上,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刻製的方于魯撰《方氏墨譜》六卷,成交價是3.3萬元,到2002年的價格是4.95萬元,而在今年拍賣市場上的最高價已經達到了44.8萬元。由於明代墨譜刻本上起符璽圭璧,下至雜佩,皆請名手摹繪精細之圖樣,並有題讚,亦備有真、草、隸、篆等文字,顯得工巧精細,對於投資好墨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值得注意的是,民國時期曾用影印方式出版了《方氏墨譜》,由於此本紙墨頗似原刻,故有用其冒充原刻者,值得投資者多加注意。
《方氏墨譜》是明徽州制墨大家方于魯玩出的絕活。此墨譜常為藏書人言及,卻久已難覓。如今在明萬曆十五年刻本的基礎上,參照《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對文字加以整理點校,並根據編排需要對原有順序略加調整。
方氏制墨非常講究,如制墨取煙不以膏而用桐液,和墨不以漆而用廣膠,解膠不以皮而用靈草汁。用水也不一般,用的是水母泉水,“試以投膠則性調,試以和煙則性適,試以受色則光發于庭”。如此上等好墨,自然非同一般,士林寶之,視若侯珠和璧。不僅如此,方氏還請人將制墨者所製造的各種類型的墨錠之形狀和花紋圖樣描繪出來,遂成就墨譜之奇觀。圖譜涉及宗教、神話、傳説、歷史等諸多內容,刻畫細膩精緻,內容廣博繁複,令人嘆為觀止。
《方氏墨譜》成于明萬曆年間,正值我國版畫藝術發展盛期,方于魯又是三大刻書中心安徽歙縣人,在我國版畫藝術史上佔有舉足輕聲重的地位。明萬曆年間刊刻成風,文人雅士便借這種形式得以呈現,遂有了《方氏墨譜》這樣具有很高收藏和欣賞價值的權威資料,從而折射出農業文明時代極富個性的審美觀念和文化底蘊。
責編: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