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紫砂壺由於泡出的茶味雋永醇厚,芳馨盈齒不絕,再加上造型古樸凝練,色澤清雅脫俗,因而被古今文人雅客讚為“世間茶具之首”,與中國幾千年的茶文化一起被譽為中國“國粹”。
評覽紫砂壺的內涵與價值講究“泥、形、工、款、功”五大要素,而要判斷其真假優劣,專業人士建議可通過“一看、二聽、三摸”三招鑒別。
紫砂壺以泥質稀有為貴
紫砂壺又稱紫砂陶,主要是以採自江蘇宜興的紫砂泥燒制而成。據收藏專業人士介紹,紫砂壺得名於世,其根本的原因在於其製作原材料紫砂泥的優越,紫砂壺所泡之茶“色香味皆蘊”。
據佛山紫砂壺鑒別專家黎先生介紹,紫砂泥分為三種:紫泥、綠泥和紅泥,俗稱“富貴士”,原産自江蘇宜興黃龍山,深藏于岩石層下。其中較為常見的是紫泥,其特性頗類制瓷原料,可塑性強,泥坯韌性高,適宜塑造各類壺型;綠泥與紅泥(或稱朱泥)質量較次且産量也少,一般只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裝飾塗料,較少用來製作完整的紫砂壺。
“常見的珍品紫砂壺,一般都是採紫泥製作而成。”據黎先生介紹,由於紫砂泥被大量開採,即使是較為常見的底槽清,目前也已面臨資源枯竭,同時身價也水漲船高,據了解,正宗黃龍山的普通紫泥,價格已接近2000元/噸,而正宗黃龍山底槽清,接近20000元/噸。
純手工製作珍品壺收藏價值高
紫砂泥?原料處理也耐人尋味。一般紫砂泥分為手工泥和現代機制泥。從拉壓紫砂泥到紫砂壺成品製作,主要有三種方式,分別為全手工、純手工、半手工等,由於純手工制壺法日漸稀少,物以稀為貴,因此純手工製作壺更值得珍藏,假如是名家名作,更是升值潛力無限。
據收藏專家黃浩全介紹,紫砂泥的製作分傳統與現代兩種方式,傳統制泥方法大致要經過:天然風化─泥料粉碎─篩選除染─級配─煉製─陳腐等工序,將生泥打製成韌性十足的熟泥後再用。而現代制泥方法是由機器碾泥,顆粒雖更加均勻細膩,但韌性卻不及自然風化手工碾壓所得。
拉制紫砂壺也有全手工、純手工、半手工三種方式,其中“全手工”指基本用手工完成整壺的製作,可以借助5%以下的范型模具;“純手工”則是完全由手工完成,不借助任何的范型工具;“半手工”則指在最後用范型模具為作品整形,完成最後的校準工作,但要運用在30%以下;而在整個制壺過程中運用范型工具超過30%的都稱為“模具壺”。
“傳統手工製作的精品紫砂壺,壺壁可薄如蟬翼,壺身可輕如薄箋,上面所刻詩詞書畫,雖力透壺背卻不破不漏,非常稀罕珍貴!這也是目前雖然已進入機械化大生産時代,但傳統純手工製作紫砂壺依然能在玩家心中牢固佔據一席之位的原因。”黃浩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