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記者 張彩平
A股市場一片淒風苦雨,外資投行對地震余波的判斷卻不盡相同。全球知名投行美林證券的看法相對樂觀,其指出,中國在此次四川地震中蒙受的物質損失,將被所贏得的巨大社會資本所彌補,這些無形資源將是推動中國經濟長期增長的重要動力。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顧曉鳴對美林的觀點進行了延伸:“災害激發了中國政府和社會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累積的進步因素,令其得以集中呈現。”
宏觀政策面臨大考
對中國經濟的短期表現,投行説法不一。
“四川作為中國重要的農業産區,由於公路、鐵路設施遭地震破壞,這些瓶頸的影響可能反映在5、6月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中。”摩根大通中國證券市場董事總經理兼主席李晶説。
李晶給出了詳盡的數字證明自己的觀點──四川擁有全國6.3%的人口,生産全國10%的食品。農業部已公佈,3.3萬公頃耕地在地震中受損;灌溉系統遭破壞,意味著10萬公頃的稻米産區要改種替代糧食;兩萬台農業機器遭到破壞;通往震區的道路出現堵塞,公路、鐵路設施遭到破壞。
李晶同時斷言,這次災難將在關鍵時刻推高中國對金屬、能源商品及建築材料的需求。受供電不足的影響,預計燃料發電站的柴油需求將會增加,中國將會增加成品油的進口,由於目前油價已處於歷史高位,中國的需求最終將進一步推高油價。此外,四川省的煤産量佔全國4%,目前省內的煤礦已經全部關閉。
“政府在災後重建工作中擔當重要的財政支柱,這對中國人民銀行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造成困難。短期內,地震可能增加通脹壓力,但隨後的工程和基建重建工作將有助刺激國內需求。水泥、鋼材及其他建築材料的需求增加會加大商品進口。”李晶稱,“今年,面對重大的天災和外部增長放緩,政府有必要適時採取刺激性財政政策。預計四川以及今年年初受雪災影響地區的貸款將進一步增長。”
對經濟增長有足夠信心
相比之下,摩根士丹利的觀點最為悲觀。其在最新發表的研究報告中寫道,地震將加深投資者對中國通貨膨脹的憂慮,加上外部需求有放緩可能性,儘管災後重建或能讓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保持強勁,料中國企業盈利向下的風險仍然存在,故相信A股市場將因而受壓,並進一步拖累香港H股市場的表現。摩根士丹利繼續傾向選擇建材和消費品類股份,而非電力能源、金融及房地産類股份。
“政策方面,由於地震原因,中國人民銀行可能會推遲加息,繼而選擇繼續促進人民幣的升值。”關於地震對中國貨幣政策可能産生的影響,美林的觀點與摩根大通基本一致。
不過,美林的報告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中國政府高效的行政管理能力方面。美林的看法是,投資者應對震後中國經濟的增長保持足夠信心。中國對此次地震的反應速度比年初的雪災要快,媒體的報道透明度也史無前例。很多組織和無數個人積極參與救災,而且多數是自己承擔費用。一個更為開放的中國社會,以及災害所帶來的教訓,會促使災後重建樓房和工廠過程中採取更高的標準。而高標準意味著需要更多的投資,以及為經濟增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