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如今人們已經很少使用硯臺,但是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硯臺卻始終伴隨著人們。對很多人來説硯臺早已不再是單純的文房用品。硯臺由於其性質堅固,傳百世而不朽,並且集雕刻、繪畫等於一身,成為文人墨客收藏的首選珍玩,在當下的收藏市場中古硯這個收藏領域的價值洼地,已經得到更多藏家的認可,其價格升溫也指日可待。
古時藏硯成潮流
硯産生於春秋時期,比紙的歷史悠久。漢代劉熙寫的《釋名》中解釋:“硯者研也,可研墨使之濡也”。硯臺與筆、墨、紙是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 硯用於研墨,盛放磨好的墨汁和掭筆。因為磨墨,所以有一塊平坦的地方,因為盛墨汁,所以有一個凹陷。《文房四譜?硯譜》引文嵩《即墨侯石虛中傳》雲:“石虛中,字居默,南越人,因累勳績,封之即墨侯。”於是“石虛中”、“居默”、“即墨侯”,便成了硯的雅號。除此以外,硯還有“石友”、“石泓”之稱。如王炎《題童壽卿博雅堂》詩:“判溪來楮生,歙穴會石友。”而早在唐宋時期,硯就成為文人墨客、皇宮貴族爭相收藏之寶,刻硯、賞硯、藏硯成為當時的一股時尚風氣。硯臺隨著社會歷史的演變材料也變得豐富多彩,除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紅絲石、砣磯石、菊花石外,還有玉硯、玉雜石硯、瓦硯、漆沙硯、鐵硯、瓷硯等,共幾十種。硯臺濃縮了中國各個朝代文化、經濟乃至審美意識的各種信息,而這正是古硯獨特的收藏價值。
初涉此道需注意
初涉此道的藏家在選購古硯的時候應牢記“看、摸、敲、洗、掂、刻”六字訣。
所謂“看”,就是看硯的品質、工藝、品相、銘文、裝飾以及新舊程度和修理與否等。古硯如果經過修補,其補過的地方會比四週顯得亮些。而拿到一方硯臺後,用手摸一摸,感覺是否滑潤,就是“摸”。上佳古硯給人的手感猶如撫摸嬰兒的皮膚一般,給人光滑細嫩的感覺。“敲”,好硯用手指托定,以手指輕擊之,聞其聲。若端石,以木聲為佳,瓦聲次之,金聲為下。這3種不同的聲響,分別體現出端硯質地的嫩與老。“洗”,就是將硯臺上的墨痕洗掉,還其本來面目。經過清洗的硯臺,更容易看清硯臺是否有傷痕或經過修理過的痕跡。“掂”,用手掂量硯臺的分量。同樣大小的硯臺,重者好,輕者差。至於“刻”,一方硯臺的優劣,首先應考慮的是石質的好壞,其次才是琢刻。優石必欲良工,彼此襯托,則藝術品位更高,兩者如果缺一,價值就差很遠了。
古硯“錢”途大好
古硯的價值雖高,但是在市場上的價格卻並不高,雖然現在文房用品的收藏熱潮是一浪高過一浪,但是古硯市場卻一如既往的平靜,並沒有成為收藏熱點。在收藏市場上以幾千元、上萬元的居多。幾十萬元、上百萬元是鳳毛麟角,可以説能賣上這個價錢的古硯稱得上是精品中的精品,如今在拍賣場上最貴的硯臺是一方清乾隆松花石雕靈芝紋硯,成交價為285.776萬元,但僅此一例。但不可否認的是,硯臺未來肯定能夠升值。
商報實習記者 王璀一
責編: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