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則徐
與春節期間雪災時比較遲緩的抗災行動不同,由於溫家寶總理在地震發生後立即趕往四川災區,各種救援力量有了統一的領導者和指揮者,就可能大大減少扯皮行為,提高救災行動的效率。
我以為,僅僅這樣並不夠,雖然中國擁有強大、高效的政治性應急機制和能力,但並不一定擁有足夠有效的應對自然災難和人道災難的機制和能力,在這樣的情況下,打開國際救援之門是完全應該考慮的選擇。
由於地震發生的強度幾乎全世界範圍都可以測定,事實上美國專業機構甚至比中國更早、更詳細地發佈了地震消息,人們不需要了解更多情況就可以斷定中國遭到了巨大災難,僅僅12日當天,法國、日本、美國、德國、斯洛文尼亞、土耳其、俄羅斯等國家政府和聯合國就用各種方式向中國表示了慰問,其中一些國家明確表態願意隨時提供救援力量,參與中國的救援工作。美國總統布什在當天的聲明裏表示,美國隨時準備向中國提供幫助。擁有豐富地震救災經驗和技術的日本政府也明確了準備向中國提供幫助的態度。因此,國際救援並不是不可能,而是完全可能和現實的。
最近緬甸強熱帶風暴災害是一個現實的教訓。由於緬甸軍政府自身缺乏抗災能力,但又在接受國際救援問題上遲疑不決,造成救災行動進展遲緩,更加重了災害的後果。我以為,在災難當中,中國政府應該確立人的生命高於一切的原則,集中和利用一切國內外力量,下決心打開國際救援的大門,其對救災的作用也將是非常巨大的。
就抗震救災本身來説,至少有這樣幾個“有利於”:
一、有利於提高救援效率。國際救援力量一般來自比較先進的國家,組織的隊伍通常都是比較專業的救災隊伍,有著比較高的效率。這樣的救災隊伍與本國救災隊伍共同工作,對提高救災效率是一種有效的促進因素,一個“白求恩”對他身邊中國人工作效率的提高,有著非常好的帶動性。
二、有利於爭取國際援助和慈善捐助。由於老外參與救助,他們就更能夠使災難的真實情況讓世界得到了解,就更能夠刺激外國政府提高援助規格,更能夠説服國外慈善機構和人士增加對中國災民的捐助。同時,也更能夠促進救災錢、物及時、完全地發放到災民的手中。
三、有利於學習先進的救災經驗和技術。就採取救災行動的快速和組織規模來説,有溫家寶總理這樣的領導親自直接指揮和領導時,會發揮出自己特有的制度性優勢,但即使如此,並不等於更有救災經驗,至於救災技術則更需要向先進國家學習。救災有一個宏觀控制和指揮的問題,同時更是非常微觀的,比如傷員的救治、傳染疾病的預防等,需要具體到每一個人,這些方面都是應該向先進國家學習的。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