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經濟頻道 > 收藏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黃惲:我收藏的民國期刊(圖)

 

CCTV.com  2008年05月05日 10:29  來源:文匯報  
[內容速覽]  上個世紀40年代中葉,在上海,出版了一種期刊,取名就叫《月刊》,就像其時另一本叫《雜誌》的刊物,都屬於一種無名即是名的風格,顯得非常直率。《月刊》最初由小説家沈子復、木刻家翁逸之主編,後改由章太炎晚年的學生沈延國主編,是一種偏重文藝的綜合性刊物。

  

  

  乾脆就叫《月刊》

  上個世紀40年代中葉,在上海,出版了一種期刊,取名就叫《月刊》,就像其時另一本叫《雜誌》的刊物,都屬於一種無名即是名的風格,顯得非常直率。不過,就兩者的刊名,顧名思義尚有不同之處:《月刊》的命名著重出版的週期;《雜誌》的命名則著重刊物的內涵。

  《月刊》最初由小説家沈子復、木刻家翁逸之主編,後改由章太炎晚年的學生沈延國主編,是一種偏重文藝的綜合性刊物。1945年11月10日創刊于上海,正是抗戰結束,知識界感覺到“國內各黨各派合作的曙光將露;民主的政治實現有期;出賣祖國的姦逆已開始逮捕;建設工作的計劃已決定”的時刻。編者在創刊詞中説:“我們是無黨無派的人民,站在人民的立場”,這就決定了《月刊》所持的立場和性質,是一本中間刊物。

  由於編輯人翁逸之本身是畫家的緣故,《月刊》的創刊號很注重木刻、插圖和漫畫,扉頁上粘貼著麥稈作的“魯迅與青年”木雕,翁逸之自己的彩色木刻“雲霧與豐腴的季節”也是另外印刷後貼上去的。刊出的小説配有野風等畫家的精美插圖,還特意開闢了漫畫欄目。在當時的刊物中可以算是比較注重裝幀的。《月刊》每期特辟“月談”欄目,發表六七篇雜文,創刊號上還有一個“上海八年特輯”,請專家撰文論述在抗戰八年間,先後作為“孤島”和“淪陷區”的上海,在大眾思想教育界、金融界、新聞界、文藝界的狀況。

  《月刊》還發表了沈延國撰寫的《章太炎先生的晚年》、《章太炎在獄中》等有關章太炎的文章,作為章太炎的弟子,沈延國的文章于研究章太炎晚年在蘇州的講學生涯,無疑有著第一手的史料價值。另外,《月刊》上還能看到費孝通先生的小説,朱維基翻譯的但丁《神曲》,周煦良的詩和譯詩,歷史學家呂思勉不談歷史談時局的《對於時局的誤解》的文章等,真可以説是精彩紛呈。

  《月刊》先由上海權威出版社出版,1946年後改由生生圖書公司出版,出至2卷4期終刊,凡13期(其中1946年2、3合刊),我藏有其中的4冊。

  別具一格的《永安月刊》

  這是由一家大型商業公司斥資創辦的刊物,現在一般稱為“企業刊”,多的是本企業産品的介紹和各種各樣的促銷廣告,其性質決定了它不大會受到知識界的青睞。然而萬事都有例外,1918年在上海創立的大型商業公司──永安公司,1939年在“孤島”上海卻創辦了一份別具一格的《永安月刊》,受到了知識界的歡迎。

  《永安月刊》創始於1939年,直至1949年停刊,長達10年之久,共出版118期。要保存全份《永安月刊》在個人幾乎是不可能的,在此姑就我掌握的幾種談談。

  永安公司的老闆是郭琳爽,他也是《永安月刊》的發行人,雜誌的主編卻是名不見經傳的鄭留,他和幾位編輯麥友雲(編輯主任)、梁燕(美術主任)、吳康、劉家彥、劉魯文(攝影主任)、宋德其等大都是公司廣告部的職員,因此雜誌得以獲得公司的經費和上海其他大公司的長期廣告,維持雜誌的正常運轉。

  《永安月刊》的封面比較講究,大多采用名媛照片,上色精印,這些照片都來自永安公司附設的攝影部,高雅仕女留取倩影,正好為雜誌的封面提供了取之不盡的選擇餘地,當時尚沒有肖像權、隱私權之類的意識,人們為能上雜誌封面為榮,這樣一來,恰好一舉兩得,不僅雜誌博得讀者的歡迎,而且也是攝影部用以招徠顧客的最佳廣告。

  《永安月刊》初期以圖畫為主,文章佔次要地位,後來轉變風格,為此還特聘了社會上的知名文人參加雜誌的編輯,如“補白大王”鄭逸梅,就是編輯部的成員之一,這就使得雜誌轉而成為一本偏重掌故的文化性刊物,除了鄭逸梅自己每期提供一些補白和兩篇掌故筆記外,在雜誌上經常露面的還有李鴻章的後代李伯琦的清代掌故,有些文章如《近代名人小傳辯誣》一文,著力為李鴻章的所作所為解釋,並對一些不實之詞辯誣,極具史料價值;上世紀30年代編輯《逸經》並撰寫太平天國史料的陸丹林的掌故文章,更是精彩紛呈。值得一提的是,《永安月刊》上還有鬱達夫妻子王映霞作于戰時重慶的詩作,對鬱達夫《毀家詩紀》進行了回擊。

1/3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