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2日,上證指數盤中最低跌至2990.79,儘管收盤之際有一抹紅暈籠罩其上,但曾被市場視為固若金湯的最後估值安全防線??3000點的短暫失手,讓投資者不得不産生中國股市危情十萬火急的時刻已經到來的沉重。
此前,《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出臺被市場當作中國證監會出手救市的首輪政策利好,但4月21日市場高開低走的走勢表明,這一所謂的政策利好淪落成場內資金借利好出逃的絕佳良機。
隨後,國務院有關領導前往中國證監會調研的消息隨即爆出,政府高度關注股市穩定的姿態成了中國股市消除危機的最後一線希望。
市場信心極度疲軟
“現在賣出股票就像早年參加革命,什麼時間參加革命都不晚,越早越主動!”上海某證券投資機構負責人語氣堅決地表達了對後市高度悲觀失望的看法。
“割肉吧,現在談壯士斷臂為時已晚,目前自斷一隻手臂撤退可能已經不夠,需要斬斷雙臂了。”手下打理的股票資産市值最多曾超10多億的深圳某私募基金經理憂心忡忡地表示,目前該私募基金留在場內的存量股票市值已經不足百萬。
當深圳某證券基金投資總監被問及中國股市最壞時刻是否已經過去時,該投資總監説:“我們對市場景氣週期的轉換必須有著足夠清醒的認識,目前中國股市已經進入嚴冬,必須做好氣溫進一步下降的心理準備。”
目前,從私募到開放式基金再到證券研究機構,所有的人都在悲觀中看空,在失望中恐慌。那麼,究竟是什麼導致中國股市指數從6000點到3000點的雪崩?
市場悲觀恐慌情緒漫蔓延最初始於對上市公司大規模再融資和大小非解禁流通高潮降臨的擔憂,且大小非禁流通被列為導致中國股市供求階段性失衡的第一因素。
安信證券2008年第二季度投資策略報告??《估值中樞的修正》似乎較早地洞悉了市場恐慌下跌的內在根源。
報告指出,一季度對A股市場而言,無疑是一次估值的崩潰,市場PE由去年底40倍的水平迅速下跌至25倍(滬深300約20倍),擊穿了他們年度策略30-40倍的預測區間。近期市場持續劇烈下跌並不是緣于再融資和大小非解禁流通,而是嚴格的信貸數量化控制政策的負面衝擊。
安信證券強調,信貸嚴格數量化控制政策的後果在於:信貸量化控制不僅使海外資本流入的增量資金沒有辦法有效運轉,更為嚴重的是使資本供給在邊際上風險溢價趨於無限大。儘管我們看到貸款加權利率的上升程度與2006年底基本相當,但實際風險溢價的上升程度遠高於市場利率所反映的情況,因為大量無法獲得所需資金的機構將不得不選擇民間拆借等其它渠道,融資成本成倍增加。市場殺跌的主要動力在於投資者在社會資金抽緊的背景下風險偏好下降,並對市場産生了較悲觀預期。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對中國股市2004年爆發的那輪熊市危機原因的剖析結論令市場記憶猶新,在2004年?2005年的兩年間,上證指數從1700多點最低跌至998點,其根本原因不是上市公司業績增長水平的下滑,而是源於銀行主動信貸創造的急劇萎縮,事實上當時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維持在20%以上的增速。
目前已屬於鳳毛麟角的、在市場中苦撐的樂觀投資者堅信,中國GDP在未來10年保持10%左右的增長不存在問題,上市公司相應業績增長穩定在20%左右也不是不可能,但現實的市場走勢與2004年那波熊市的歷史走勢卻是驚人相似。
在市場預期已經完全逆轉和長期下跌趨勢已成定局的情形下,管理層出手救市還管用嗎?
“關鍵看政府的決心。”深圳某證券公司副總裁對政府救市效果充滿了期望。
四大作為
如今,信貸量化控制衝擊導致中國股市雪崩已經成為所有機構投資者共識,而期待以控制通貨膨脹為首要目標的從緊縮幣政策在短期內鬆動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在信貸量化控制政策放鬆之前,中國股市根本無法扭轉頹勢。
從牛市到熊市,再從熊市到牛市是每個證券市場無法規避的宿命輪迴,但現在看來,目前深陷重重危機中的中國股市,似乎在短時間內無法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完成這一輪迴的順利轉接、過渡。
堅持寧可自斷雙臂也要出局的那位私募基金經理調查發現,緊縮性貨幣政策已經對實體經濟的增長産生了負面影響,上市公司業績增長低於預期的概率正在顯著增大。
廣東某證券投資基金投資總監告訴記者:“現在市場的下跌預期已經形成,任何救市都會被市場下跌的慣性所抵消。”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對救市不抱期望。
“指導意見出臺只是政府救市的第一步,背後肯定會有組合拳推出。”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宵和深圳券商的那位高層一樣,對政府救市充滿了期待。
李大宵認為,中國政府在出臺政策救市方面大有可為,至少在以下四個方面可以有所作為:一是降低印花稅表明管理層愛護市場的姿態;二是將國有限售流通股劃歸社保基金,令其堅持價值投資、長期持有;三是效倣香港特區政府應對亞洲金融危機,成立平準基金。四是效倣美聯儲向證券公司等投資機構直接國家注資,擴大市場對股票的需求。
那位廣東證券投資基金的投資總監強調,若要政策救市有效,在出臺政策時必須具備以下條件:一是給予中國股市足夠的時間,因為市場趨勢的扭轉無法在短期內完成;二是周邊市場變暖,為中國股市的合理估值定位提供信心支撐;三是上市公司業績增長好于預期的數據出籠,令市場消除對宏觀調控政策衝擊的恐懼。
“只有上述三個條件都具備了,救市政策才能收到實效。”那位投資總監如此看待政策救市的前景。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