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經濟頻道 > 收藏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鴻篇巨制清明上河圖萬劫復生記(圖)

 

CCTV.com  2008年04月09日 16:07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內容速覽]  這是一幅蔚為大觀的鴻篇巨作,長達5.28米的畫卷上熙熙攘攘地描繪了千余個人物。進入明朝宮廷後的《清明上河圖》不久被東廠司禮監太監馮保據為己有,並在卷後留下了他的跋文。

  

  

  

  清明上河圖局部

  這是一幅蔚為大觀的鴻篇巨作,長達5.28米的畫卷上熙熙攘攘地描繪了千余個人物。這些人物大者不足3厘米,小者僅如豆粒,但卻個個神形畢備,毫纖俱現,他們或幹著自己的工作,或看著別人的熱鬧,仿佛帶動著整幅畫卷也一起嘈雜了起來。這幅描繪清明時節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東角子門內外和汴河兩岸繁華熱鬧景象的長卷,在如今無論哪一個博物館裏現身,都會引起如龍的長隊、百姓爭睹的場面,此畫正是《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是北宋皇家畫院裏的翰林待詔,也許是因為他出身卑微,因此繪畫史上沒有留下關於他過多的信息,連生卒年都沒有,他的所有資料都來源於《清明上河圖》卷後金代人張著的題跋:“翰林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人也(今山東諸城)。幼讀書,遊學于京師。後習繪事,本工其界畫,尤嗜于舟車市橋郭徑,別成家數也。”的確,這幅“別成家數”的作品一經問世,便由宋徽宗題簽,蓋上了雙龍小印,收入了宣和內府。“靖康之難”後,宋內府珍寶被金人悉數掠奪,然而《清明上河圖》卻未被重視,流落民間,雖然卷後有若干金代人物的題跋,但卻不知為何人所收藏。元、明兩代,《清明上河圖》幾經人手,先入元朝皇宮,後又流散出來,最後落到了明代重臣嚴嵩手裏。

  關於《清明上河圖》是如何被嚴嵩得到,此中案情錯綜複雜,以至於出現好幾個版本的説法。有一齣京劇名為《一捧雪》,就是以此為參照創作的。按照徐邦達先生的推斷,都御史王?從昆山顧鼎臣家替嚴嵩收買了《清明上河圖》,沒想到得到的是一個贗本,獻上後被負責裝裱的湯臣看破。湯向王索要四十兩金子的封口費,未料王不同意。於是湯臣便將圖上舊色用水沖掉,這一下使得嚴嵩大為惱怒,由此積怨。此後嚴嵩便誣陷王?將他斬首東市。最後,真本《清明上河圖》還是被嚴嵩的兒子嚴世蕃弄到了手中。隆慶時,嚴氏父子被御史彈劾,嚴世蕃被斬,嚴府抄沒,《清明上河圖》再度抄入皇宮。

  進入明朝宮廷後的《清明上河圖》不久被東廠司禮監太監馮保據為己有,並在卷後留下了他的跋文。清代乾隆年間,大收藏家畢沅得到了《清明上河圖》,可是在他死後兩年,他的家産被官府查抄,《清明上河圖》收入嘉慶內府。此後,此幅珍貴長卷就一直在清宮深藏。

  1911年以後,《清明上河圖》被末代皇帝溥儀以賞賜溥傑的名義帶出宮去,先暫存天津張園內。1932年,偽滿洲國建立時又被帶到了長春。1946年,長春解放,解放軍在吉林通化一帶繳獲了一批從偽皇宮流散出去的珍貴文物,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圖》。1958年,《清明上河圖》從東北博物館(今遼寧省博物館)撥交故宮博物院收藏。

責編:劉慧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