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首頁 > 經濟頻道 > 人物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王小廣:治理結構性物價過快增長要多管齊下

 

CCTV.com  2008年02月02日 10:30  來源:中國金融  
[內容速覽]  當前物價上漲是結構性的,並不意味著已出現全面的通貨膨脹。

  當前物價上漲是結構性的,並不意味著已出現全面的通貨膨脹。但其對中低收入家庭影響巨大,因此它變成了十分緊迫的民生問題。治理結構性物價過快增長,不能僅靠傳統的升息等抑制總需求的辦法,而要多管齊下

  2007年經濟增長率和物價上漲率均創本輪經濟週期以來的新高,特別最近半年來以CPI衡量的通貨膨脹率明顯上升,正因為如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雙防”目標,即防止經濟出現全面過熱及防止出現明顯的通貨膨脹。2007年7月份開始CPI增幅突破5%,之後四個月均處於6%以上,物價加快上升的趨勢相當明顯,程度也強于2004年,而且工資、原料成本上升也較為明顯,一些人開始擔心我國又要出現上個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高通貨膨脹趨勢。某些專家甚至斷言,全球新一輪高通脹趨勢正在形成。不過筆者認為,當前我國物價上漲是結構性的,並不意味著已出現了全面的通貨膨脹。此輪物價上漲不是總量失衡問題,而是結構失衡問題的反映。其對中低收入家庭影響巨大,因此它變成了十分緊迫的民生問題。治理結構性物價過快增長,不能僅靠傳統的升息等抑制總需求的辦法,而要多管齊下,綜合治理。

  結構性物價上漲的表現

  筆者認為,此輪物價加速上漲主要是由於糧食類産品供給不足的短期衝擊,是結構性的物價上漲,並不意味著已出現了全面的通貨膨脹。

  物價上漲的結構性表現在以下兩大方面:

  一是物價加速上漲的根本動力來自於食品價格的劇烈變動。2007年1~11月累計CPI增長4.6%中,食品價格上漲影響超過了80%,非食品價格上漲的影響不到20%。而食品價格大幅上漲又是受一些糧食産品價格較快增長和肉類價格大幅攀升的帶動。食品價格上升一部分是由於一些原料産品供給的衝擊,另一部分是由於農産品貿易條件惡化及比較優勢的變化而導致的農産品價格長期偏低後的回歸。從這兩方面原因看,這種價格上升具有相當大的合理性,與貨幣供應量增長沒有太大關係。與此相應的非食品類價格增長率一直不高,2004年以來非食品價格月度增長率一直在0.5%~1.5%之間波動,沒有出現任何加速增長的跡象。非食品價格上漲是經濟增長內在的價格增長,明顯的通貨膨脹一定是這部分在加速上漲。以2007年為例,CPI的八大構成中,從絕對漲幅來講,也是“五升三降”的態勢。2007年1~11月累計,衣著類同比下降了0.5%,交通通訊類下降了0.9%,文化娛樂類下降了1%。家庭設備用品類、醫療保健類漲幅均不足2%。因此,這不是全面通貨膨脹。

  二是經濟增長快的地方或區域,物價增長較慢,而經濟增長慢的地方或區域,物價漲幅較大。就城鄉而言,農村物價漲幅明顯高於城市,而且在城市中,大城市的物價漲幅低於中小城市。如2007年1~10月累計,農村CPI增長為5%,比城市高0.9個百分點;1~9月累計36個大中城市CPI增幅為3.2%,比全部城市平均值低0.7個百分點。這主要是由於農村恩格爾系數明顯高於城市,在物價增長主要是由食品價格上漲帶動時,農村的CPI增長必然會高於城市。中小城市物價高於大城市也是由於其恩格爾系數較高。就區域而言,發達地區CPI增幅小于中西部落後地區。從經濟增長率來講,本輪經濟增長中,基本上是大城市快於中小城市,中小城市快於農村,沿海發達地區快於中西部地區,如果是典型的通貨膨脹,應該是經濟增長越快通脹率越高。從這一點也可以證明當前的物價上漲並不是全面的通貨膨脹。

  另外,我們還要認識到,CPI上漲與流動性過剩關係不大,貨幣不是導致CPI上漲的主要原因。多年來,我國貨幣供應量M2都保持了17%~19%快速增長水平,2006年以來雖然M1增速明顯加快,這反映了流動性過剩問題日趨嚴重,但由於實體經濟中絕大多數産品並不存在供不應求的情況,相反是多數産品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結果,流動性過剩問題(資金供給總額偏多,流動性強的資金增長偏快)衝擊的不是物價,而是資産價格,導致房地産與股票價格的明顯上升,並加劇投資需求的膨脹(投資的膨脹在經過一段時間後會通過增加産能抑制産品價格上漲),即近期貨幣供應量增加或流動性過剩與CPI關係並不緊密。由於推動物價上漲的原因主要不是貨幣方面因素,因此其持續性不會很強。

  結構性的物價上漲還有一層意義需要強調。即結構性物價上漲包含著價格結構的合理調整。也就是此輪物價上漲是由於農産品和其他資源、要素價格的合理回歸而引起的。這與貨幣供應量過多而引起的貨幣貶值過程明顯不同。另外,就物價與收入增長的對比來看,明顯的通脹必然降低購買力水平,但近期所引起的購買力下降並不明顯,2001~2006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1%,同期物價增長1.4%,實際增長9.5%;2007年1~9月份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2%,CPI增長4.1%,實際增長8.7%,即購買力略有下降。不過,結構性的物價上漲對中低收入階層的購買力影響很大,因為中低收入家庭收入增長慢,而且其恩格爾系數高,在同樣的價格水平下,其購買力下降會比較明顯。如2001~2006年,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中等收入戶、中高收入戶、高收入戶年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5%、8.5%、9.7%、11.1%和14.5%。正因為如此,中低收入以下群體對物價上漲的感受最深。因此,政府要採取措施,一方面努力抑制食品價格過快增長,另一方面要提高對中低收入家庭的補貼力度。

  治理結構性物價過快增長要多管齊下

  治理結構性物價過快增長,不能僅靠傳統的升息等抑制總需求的辦法,而要多管齊下。首先,要繼續小幅升息,逐步改變實際負利率的狀況。不過,由於2007年先後六次加息,我國的1年期存款利率水平與中期均衡利率水平越來越近,因此,未來升息的空間也不大。二是增加短缺農産品的供給,提高農業的技術進步率,抑制農産品價格過快增長。增加短缺農産品的供給,一方面要增加技術投入,提高農産品的自給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對農村水利及其他基礎設施的投資,改善農業、農村的生産和生活條件。同時,要加強國家對重要農産品儲備的調節作用。三是增加對城鎮和農村中低收入家庭的食品補貼。提高城鎮最低生活標準,解決城鎮最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困難。四是通過信息引導、規範市場行為,減弱通脹預期。儘管目前社會對通脹的預期明顯較強,許多生産企業和服務企業都表現出強烈的漲價衝動,雖然我們承認通脹預期對通脹的強化作用,但如果實體經濟總體並不存在供不應求的局面,持續而明顯的通貨膨脹也是難以發生的。2004年通脹預期也是比較強的,但2005年物價增幅照樣回落,預期必須與市場實際狀態相一致時才能強化通貨膨脹趨勢。除部分農産品外,目前大多數工業品是供大於求的,並不存在長期性內在大幅漲價條件。五是要抑制公共服務品和壟斷型産品或服務的“搭車”漲價。

  作者單位: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

責編:金文建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