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第一時間):現在造紙已經幾乎全部機械化生産,但是在印度的一個小鎮上,還保留著古代手工造紙的完整工藝,稱得上是手工造紙活化石。
相比較現代造紙工藝,手工造紙的原料要環保許多,大都是一些廢棄的麻類、樹皮和竹子。工人先把原料浸泡在水塘裏,目的是把原料中的雜質溶解,為製造良好的紙漿打下基礎。大約10天后,把這些原料放進石灰水裏進行高溫處理,這個步驟叫做煮料,到此為止,原料已經基本可以成為紙漿,然後把這些漿料放入布袋內,經過水的沖洗和來回擺動,把紙漿中的雜物洗凈。 再利用日光照射2、3個月進行曬白,之後經過打料、撈紙、榨幹,手工紙制就進入最後一個程序焙紙了,經過這一步,一張張柔韌的白紙才算真正製成。在印度,手工造紙已經非常少見,但是卻十分受歡迎,人們覺得用手工造紙製作出的禮品袋和其他工藝品多了機器製造所沒有的獨特性和人情味,人們拿在手裏也會感受到造紙人的那份用心與辛勞,感覺都會更加溫暖。目前這些手工紙已經出口到許多西方國家,並且為當地帶來了相當可觀的收入。
造紙編後
手工造紙其實最早起源於我國,但是現在很多地方這種造紙工藝都已經失傳了,如果能夠恢復,不僅是對古老文化的保護,也會帶來不錯的經濟收益。
責編:龐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