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是最真實的歷史檔案,比起文字資料,聲音有著獨特的感染力。唱片自從1907年傳入到中國以來,已經有百年的歷史,期間,經歷無數的戰亂和動蕩,能保留下來的已經是鳳毛麟角,其歷史價值彌足珍貴。近年,老唱片收藏逐漸升溫,但老唱片的市場至今仍背離它的價值,尚未引起收藏界的重視,而一些有識之士卻先人一步,率先在這個價值洼地裏淘金。
文/實習記者 詹麗冬
老唱片收藏方興未艾
一個世紀以來,科技的發展使得音樂載體迅速改朝換代,老唱片隨著老式留聲機一起退出歷史舞臺。而正是這些早已滅跡的老唱片,卻成為收藏市場上不可多得的“古董”。然而,目前老唱片的收藏市場,仍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其價格與價值出現背離的現象。另一方面,一些收藏界的有識之士,看好老唱片收藏市場將逐漸趨熱,正在趁機逢低買進老唱片。
老唱片傳入我國將近一個世紀,但是,老唱片在經歷了列強的入侵,國內的動亂,文革的洗劫等動蕩時期的破壞,如今已經幾近消逝殆盡,所剩無幾。這既有歷史客觀原因,又有主觀因素。封建舊社會年代,一些反映反封建題材的老唱片就受到極大的摧殘。比如江浙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因為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摯愛情和對封建禮教的反抗,一度在文化領域被遺棄。文革時期的“破四舊”運動,一切文化遺産,都被冠以“四舊”的名義,老唱片也不能倖免,以“靡靡之音”的莫須有罪名而被付諸一炬。中國收藏協會的老唱片收藏家壽小鈞先生説,文革時期,正是有人冒著生命危險來保護這些老唱片,這些珍貴的文物才得以倖存。
目前,老唱片市場一直是有行無市的情況,其價值一直被市場低估。在國內的藏品交易市場上,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名師的名字畫,在拍賣會上受到人們的極力追捧,屢創出令人咋舌的天價,不斷刷新記錄。但同樣作為藝術品的老唱片卻一直受到冷落,很多老藝術家在他們藝術生涯結束後便漸漸為人所淡忘,他們灌制的原聲唱片,也以此被人們束之高閣。老唱片不僅沒有出現在大型的拍賣會,甚至在藏品交易市場上也比較少見。
從大眾收藏方面來看,對比起連環畫藏品等市場近年的急劇升溫,老唱片顯然還處於一個價值洼地。一般來説,品相好的民國時期連環畫,往往可以拍出數百元的價位,而同時期相同品相的老唱片,卻只賣出區區幾十元,而且極少有上拍的機會。文革時期定價僅一角多錢的樣板戲連環畫,現價已超過一、兩百元,整套樣板戲的唱片,卻只能賣到幾十元。即便是著名老藝術家灌制的唱片,比如京劇大師梅蘭芳錄製的唱片,一百元左右也能買到,甚至藏品市場上罕見的大中華戲曲唱片,最高也不會超過千元。這種厚此薄彼的現象是不正常的。老唱片是一種有聲的藝術,與有形的字畫等藝術品,共同構築一個完整的藝術體系,理應回歸到一個合理的估值。
當然,我們也看到,近幾年,老唱片收藏正在逐年升溫,業界人士預言老唱片是寄郵品、連環畫後,又一藏品中的黑馬,有望在短期內急劇升溫。老唱片的收藏價值如壽小鈞所描述那樣,假設你在30年代幫人保管一張唱片,每年收取1元錢的保管費,70幾年下來,一張30年代的老唱片,價值也遠遠超過了現在市面上普通唱片的價格了。當前,一些眼光長遠的藏家,看到了老唱片可能在短期內得到價值認可、長期內升值潛力看好的趨勢,低價大批購入老唱片,等待著價格回暖。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