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首頁 > 經濟頻道 > 宏觀 > 正文

通貨膨脹新"旗手":農産品期貨"火箭式"上漲

 

CCTV.com  2007年12月24日 10:04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內容速覽]  而美國農業部12月的預測值顯示,07/08年度全球大豆供應缺口為1361萬噸,佔07/08年度大豆總需求12月預測值的5.8%,也就是説該年度5.8%的供給只能消耗期末庫存來實現。12月17日中國海關總署公佈的初步數據顯示,前11月大豆進口為2789萬噸,同比增加8.1%;其中11月進口大豆335萬噸,大豆的進口速度明顯在加快。

  12月21日,剛剛收盤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7月份的大豆合約突破了1200美分/蒲式耳的整數關口。"(大豆)中期還會繼續走強,目標1500美分。"華安期貨人士説。

  其實,1200美分的大豆價格已經創造1973年以來的最高峰。而CBOT的玉米和小麥價格都已經到了35年以來的頂點。整個經濟體系中近乎最底層的農産品價格已經漲到了一個不容忽視的高點。2007年中,原油、精煉銅的價格先後達到了歷史高點,在能源、工業品之後,農産品已經成為下一步通貨膨脹的引領者。

  農産品供需失衡

  如果中國不是正在經歷十年以來最大的乾旱,也許農産品飆升的動力還要小一些。期貨分析師馬法凱説,大豆主産區黑龍江的庫存率僅有30~35%。"根據國家糧食中心的數據,往年的産量在1600萬噸左右,今年大幅減少到1350萬噸左右,減少了250萬噸左右。"

  人口最多的中國,對於農産品的消費量也是最大,中國的減産意味著進口的大規模上升。倍特期貨分析師曾雪舟説,"12月進口美豆預計到港量是300萬噸。最近,中國企業最近開出了集中採購的信用證,15天之內要在CBOT上點價。"即使忽略陰謀論的觀點,來自中國的巨量買盤也足以支撐不斷上漲的價格。

  "9月至12月,每個月國內的進口量都是超過歷史平均水平的,達到了300萬噸左右。這是導致國際市場價格短期上漲的一個主要因素。"馬法凱也是如此認為。

  供不應求永遠是價格上漲的最主要因素。由於大量的燃料乙醇需要,CBOT的玉米期貨價格也突破了450美分,同時明年大量土地被挪用種植玉米,由此導致了世界三大大豆的産區:美國、中國和南美,都出現了減産。

  美國農業部最新預計其2007/08年度大豆産量為4700萬噸,低於去年的4720萬噸。金牛期貨的分析師黎楊認為,美國農業部發佈的月度供需報告推動了本次上漲,"市場都在關注這個報告,(報告)公佈之後供應情況比預期還要緊張。"

  而南美的大豆現在正處於生長的關鍵期。馬法凱説,"每年這個時候都會進入南美天氣的炒作期,要4-5月才能真正見分曉。上漲的態勢要有所緩解的話肯定要在春節之後了。"

  而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交易所最新預計顯示:2007/08年度阿根廷大豆種植面積達1680萬公頃,由於種植期間天氣乾旱,作物生長緩慢,産量可能下降。

  12月18日,總部位於漢堡的油籽分析機構油世界(Oil World)公佈數據顯示,2007/08年度全球大豆産量為2.211億噸,低於上個年度的2.375億噸。而全球大豆加工量為2.116億噸,高於上個年度為1.972億噸。消耗量大於産出量導致2007/08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庫存下降了近2000萬噸。

  而美國農業部12月的預測值顯示,07/08年度全球大豆供應缺口為1361萬噸,佔07/08年度大豆總需求12月預測值的5.8%,也就是説該年度5.8%的供給只能消耗期末庫存來實現。

  這一數據一改近年來大豆供給大於需求的情況,總體供應吃緊。

  強勁的中國需求

  如下的思維定勢已經形成:一旦某種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度上升,一定是中國超預期經濟增長和大規模的國內需求造成的。至少在農産品上,中國因素確實起了關鍵的作用。

  現貨商表示,揣著大把的現金在東北準備買豆子的大有人在,但是能買到的卻很少。

  12月17日中國海關總署公佈的初步數據顯示,前11月大豆進口為2789萬噸,同比增加8.1%;其中11月進口大豆335萬噸,大豆的進口速度明顯在加快。

  同日,經國務院批准,由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共同發佈了<關於取消小麥等原糧及其制粉出口退稅的通知>。規定從2007年12月20日起取消小麥、稻穀、大米、玉米、大豆等原糧及其制粉13%的出口退稅。

  金牛期貨的分析師認為,由於中國上述農産品出口量非常小,出口退稅政策本身對市場影響有限。但是稅收政策的調整折射出,政府意識到國內對農産品的需求非常強烈,很多農産品的消費已經呈現剛性增長的態勢。

  受制于全球耕地面積的限制,農産品産量本身的年度增長不可能很大,而且可能受到氣候的影響而産生較大波動。但由於原油漲價導致的能源價格飆升,大量的玉米、棕櫚等原用於生産食用油、飼料的作物被大量改用於生産生物燃料,農産品的總體供應在下降;而由人口增加和消費質量上升導致的需求上升則是剛性的,供需的不均衡必然造成全球範圍內農産品的價格上漲。

  而中國政府幾十年以來對糧食安全的重視,有大量的糧食儲備,使得中國能在07年以前保持農産品價格的基本穩定。

  "以小麥為例,每年大約生産1億噸小麥,消費1.5億,實際庫存大約5000萬噸,從研究的角度上講,這個庫存消費比已經達到了50%,遠遠高於國際市場安全指標24%。"馬法凱説。

  但是再高的儲備也是有限的,國際市場小麥、玉米的庫存消費比都已經降到了10%以下了。而且中國的農産品價格在2007年也開始加速,也帶動了國際農産品價格連番創新高。

  推動新一輪通貨膨脹

  超脫于農産品供需之外,全球氾濫的流動性、美國次按危機的蔓延,使部分被擠出的資金逐漸進入商品市場。此前原油、有色金屬的暴漲都部分的根植於此。

  "美元的貶值使得一些基金拋售美元,進入商品市場,這一度是國際市場農産品價格上揚主要的因素之一。"馬法凱説。

  金牛期貨分析師黎楊説,"2007年下半年,因為基本面的關係大豆的走勢是最好的,在商品中外盤領漲。有基本面的支撐,市場就會借缺口來發揮。流動性過剩會反映在領漲的品種和補漲的品種中。"

  911以後的國際流動性氾濫,推動了2004年以後國際能源和工業品價格的上漲,原油甚至達到了百元的關前,黃金價格也接近了1981年的高點,其他多種工業原材料的價格都達到了30年以來的高點。能源和工業産品價格的飆升推動了此前一波通貨膨脹,格林斯潘和伯南克前後兩任美聯儲主席為了應對通貨膨脹曾把利率從1%一路加到5.25%的最高點。

  由此,資金的流動性決定了資金必須尋找一個新的洼地,農産品是最佳選擇。

  倍特期貨的分析師曾雪舟在接受採訪時説:"農産品的價格和工業品一直都有比較大的差異。"第一輪通貨膨脹首先是工業品和原油的上漲。"2004年以前銅的價格一直都在3萬多,2006年漲到8萬,其後一直在高位震蕩。"而農産品的價格是從2006年下半年到2007年上半年才反映出來,相對工業品滯後。"過去幾年,工業品先長了,目前過渡到了農産品的上漲階段。"

  如果對比倫敦金屬交易所銅期貨的月度走勢圖可以看出來,正是在2005年突破了1973年以來每噸1500~4000美元的整理箱體後,才爆髮式的上漲到8800美元。華安期貨分析師認為,大豆的月度走勢圖顯示,目前的價位同樣突破了1973年以來每蒲式耳500~1000美分的箱體,豆價正在上漲的路途之中。

  2006年之前,中國令人驚訝的經濟發展速度和人民幣的相對低估,在工業品價格的上漲中成功地穩定了國內的物價指數。但是相對於工業品的需求彈性較大,高價格可以削減消費;但農産品的需求更加剛性,農産品價格的上漲幾乎是無法逃避的。

  "在政策面有更嚴厲的措施出臺之前,或者已經出臺的政策調整的效果不增強之前,市場的需求會激發國內價格往上走。"倍特期貨的分析師曾雪舟説。

  剛性需求推動的價格上漲幾乎很難用現有的貨幣政策、甚至是産業政策來調整。農産品取代能源和工業品成為通貨膨脹的主導因素,所有的央行行長和經濟學家都要感到頭疼了。

責編:金文建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