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經濟頻道 > 收藏 > 正文

與竹木為友的逍遙 竹刻收藏正紅

 

CCTV.com  2007年12月14日 10:46  來源:  
[內容速覽]  鄺遠豐是北京一位藏家,他迷戀于南方的竹子,就在北京找了一塊地,種起了竹子。據介紹,竹刻的範圍還是比較廣的,包括竹制插屏、挂屏、扇骨、煙盒、筆筒、擱臂以及直接用竹雕刻成的人物、動物等。

  

  鄺遠豐是北京一位藏家,他迷戀于南方的竹子,就在北京找了一塊地,種起了竹子。一年後,他果然讓南方的竹子在北方落了戶,問起其中的辛苦,他苦笑著用“罄竹難書”來形容。沒想到,一年之後,千辛萬苦種下的竹子全部凍死了,他只好在以筍幹、竹筒飯過嘴癮的同時,四處收集竹刻藏品來慰問自己。

  以前,金玉之貴大家都知道,而竹木器因為材質普通而一直不受重視,所以竹刻藏品一直局限于文人圈內賞玩,被稱為冷門藝術。如今,越來越多的玩家開始認識到以刀代筆,以竹為紙的竹刻藝術,其收藏價值不亞於名貴書畫,於是他們開始投入到這新興的收藏之中,杭州的陳一就是其中之一。

  與竹木為友

  陳一先生酷愛書畫,在他的紫檀書桌上,擺著上好的端硯、徽墨、貢宣、湖筆,當然也少不了其他文玩珍品:竹刻的筆筒、臂擱,還有紫檀鑲竹黃的鎮紙……

  説起竹雕,他就滔滔不絕。

  據介紹,竹刻的範圍還是比較廣的,包括竹制插屏、挂屏、扇骨、煙盒、筆筒、擱臂以及直接用竹雕刻成的人物、動物等。《清秘藏》載,宋高宗時有個名叫詹成的竹刻名家,能在竹片上刻成宮室、人物、花鳥、纖毫俱備,精妙絕倫。可見在宋時,我國的竹刻藝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雖然從宋代就有人玩竹刻,但是一直到清代才流行起來。在收藏界,竹刻一直不是大類,僅僅歸在雜項中,直到這幾年才熱起來。

  據介紹,歷史上的竹雕大師一般分為“嘉定派”和“金陵派”,而近現代又出現了“留青派”和“竹根派”。

  金陵派不太講究精雕細刻,往往隨材料的天然形態稍加雕琢,別出心裁,有自然之美,刻法主要是淺刻,畫面獨具筆墨意趣。嘉定派以朱鶴祖孫三代為代表,擅用深刻、浮雕、圓雕法,運刀如運筆,人物山水皆刻劃傳神。這個流派在明、清兩代出現了許多著名的竹刻藝術大師,如朱三松、朱小松、封錫爵、封錫祿、吳之幡、周芷岩以及獨創留青竹刻的張希黃等,可謂大宗。

  “竹刻藏品一般都流傳有序,所以背後總是會有一個很長的故事,這也是這類收藏最吸引我的地方。”説話間,陳一的癡迷之情溢於言表,與竹木為友,鬧市中得山野靜氣,倒也其樂融融。

1/2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