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從5月統計數據看宏觀經濟:將保持穩步前進態勢

CCTV.com  2008年06月18日 13:4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從最近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一系列宏觀經濟運行數據來看,雖然5月份受汶川大地震的影響,但我國經濟增長的趨勢未變,仍將保持穩步前進的步伐。

  價格指數有漲有落 食品價格增速回落較大

  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顯示,5月份PPI指數同比上漲8.2%,較上月小幅上升0.1個百分點。從組成結構上來看,生産資料價格指數同比上漲9.2%,較前一個月上漲0.2個百分點。生活資料價格指數同比上漲5.1%,其中,食品類價格同比漲幅11%,較前一個月回落0.9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5月CPI指數同比上漲7.7%,較上月下降0.8個百分點。從子項上看,食品CPI環比下降1.3%,同比增速放緩至19.9%(4月份為22.1%),非食品CPI同比增長1.7%(4月份為1.8%),雙雙回落,帶動5月份CPI放緩至7.7%。從結構上看,農村和城市、食品和非食品、消費品和服務價格都有回落。

  通過數據分析可以發現,CPI回落的主要原因是部分食品價格回落。食品價格增速下降,主要是源於蛋類和肉禽類價格在5月份出現一定回落。非食品價格漲幅低於預期,源於五一取消黃金周帶來旅遊價格的同比下降。

  5月份PPI在近15個月來首次超越CPI漲幅。從國際能源價格和大宗商品市場價格的走勢看,PPI還存在高企的可能性。在CPI回落的背景下,CPI與PPI分歧走勢正在強化。基於CPI與PPI之差對於工業企業利潤有較強的領先作用,未來數月PPI與CPI走勢分歧的局面將進一步強化,導致利潤將更多地向上遊行業轉移,下游工業企業利潤可能進一步受擠。

  我國CPI的逐步攀升是從去年5月開始的,從今年5月開始,翹尾因素的影響將逐漸減弱。進入下半年後,由於基數效應,CPI指數將逐步回落。

  工業增速面臨放緩壓力 投資增長潛力不容忽視

  從工業增加值數據來看,雪災結束後,工業增加值單月增速由1至2月份的15.4%反彈至3月份的17.8%,5月單月雖實現了16%的增速,但扣除節假日調整因素呈現回落趨勢。

  廣發證券宏觀經濟研究員劉朝暉認為,工業增速放緩主要是供需雙向擠壓的結果:一是PPI上升導致企業成本上升,部分企業減産;二是緊縮力度持續增大,導致總需求實際增速放緩。

  1至5月,城鎮固定資産投資40264億元,同比增長25.6%。從固定資産投資到位資金來源構成看,從緊的貨幣政策效應正逐步顯現,5月城鎮投資到位資金同比增長23.7%,國內貸款17.6%的增速低於這一水平。不過,企業的自籌資金卻呈現上升趨勢,5月增長29.3%。

  值得注意的是,從施工和新開工的項目來開,截至5月底,城鎮50萬元以上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增長17.6%,比上月提高0.7個百分點。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速比上月提高2.6%,這是今年以來新開工項目投資額同比增速首次回升,投資增長潛力不容忽視。

  進出口增長並無數據反映的高

  從5月份的貿易數據來看,單月28.1%的出口增速推動1至5月的出口增速達到22.9%,比1到4月的數據提高了1.4個百分點。

  第一創業證券研究員王皓宇指出,出口增速連續三個月呈現回升的勢頭,超出市場預期。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增速在經歷了次貸危機爆發初期的回落後,最近連續兩個月上升,表明美國經濟因次貸危機爆發所發生的“過調”可能接近尾聲。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認為,5月出口增速顯著反彈,源於今年五一長假縮短可能影響貨物報關的進度。剔除這一因素,出口增長並沒有數據反映的那麼高。

  從進口來看,5月單月的進口增速上升到40%,推動1至5月進口增速達到了30.4%的高水平,比1至4月的數據高出2.5個百分點,特別是初級産品的進口增速達到69.4%,“步伐明顯加快”。

  哈繼銘認為,在全球通脹的背景下,進口名義增速強勁源於進口價格的高漲,實際增速並未加快。今年1至5月進口名義值同比增長32.7%,遠高於去年20.8%的增速,但這主要反映了進口商品特別是國際原材料價格的高漲。如果剔除價格因素,中國今年以來實際進口增速8.9%,比去年有所放緩。

  進口價格高漲抑制了貿易順差增長。數據顯示,5月份貿易順差202.1億美元,同比下降9.9%。分析人士認為,貿易順差一定程度的下降將有助於緩解我國過高的外匯佔款,給中央銀行控制流動性“減壓”。

  金融數據:流動性仍整體過剩

  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數據顯示,5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餘額為43.62萬億元,同比增長18.07%,增幅比上月末高1.13個百分點,而廣義貨幣供應量反彈意味著“流動性過剩”局面未改。

  國金證券發佈的研究報告認為,5月份貨幣供給增速加快主要是因為貿易順差和熱錢的流入,抗震救災導致的信貸增速的上升也是貨幣供給增加的一個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從去年12月中美1年期利差由負轉正之時,定期存款的定期儲蓄存款直線上升,近5個月來月均增加額超過3000億元。 在目前實際利率為負的情況下,儲蓄存款的不降反升,説明新增儲蓄中可能並非全部來自中國居民。

  國泰君安研究員姜超認為,流動性過剩與銀行資金短缺並不矛盾,原因是流動性過剩指的是銀行體系資金充裕,而目前央行通過高準備金率凍結了大量資金,使得流動性在分佈上出現失衡:大型國有銀行資金相對充裕,股份制銀行和中小銀行資金頭寸比較緊張,影響會更明顯。

  在經濟活動減慢的情況下,銀行人民幣存款大幅增加,但貸款在宏觀調控的限制下增長有限,金融機構經營壓力明顯加大。1至5月外匯貸款高速增長,表明商業銀行在尋找提高經營收益的路徑。

  值得一提的是,股份制銀行作為房地産業融資的主體,屢次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已使其存貸比接近75%的監管水平,股份制銀行和中小銀行的資金緊張很可能會影響到房地産業的資金鏈。

  宏觀經濟將保持穩步前進態勢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5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名義的同比增速為21.6%,增速較上月下降0.4個百分點。這表明社會消費品零售額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增速不斷加快的趨勢終於得以改變,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物價指數回落的影響。

  CPI和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逐步回落,顯示宏觀調控的政策效應正在逐步顯現。為進一步控制流動性的過快增長,央行在公佈PPI數據前大幅提高存款準備金率1%,使之達到了24年來新高,凸現了國家在控制通貨膨脹,控制流動性方面的決心,也表明我國的宏觀調控越來越注重“預調”。

  地震後的重建將為相關行業帶來投資機會。中央財政今年將安排700億元建立災後恢復重建基金,明後年繼續作相應安排;中央國家機關今年的公用經費支出一律比預算減少5%,用於抗震救災。

  這預示著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火車頭”——投資仍將繼續增長;在出口和貿易順差短期內難以發生趨勢性改變的背景下,可以預計,我國宏觀經濟仍將保持穩步前進的態勢。

責編:趙文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