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災區孩子興奮調皮只是心理假象

CCTV.com  2008年06月03日 09:4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聞晚報  

  在綿陽九州體育館,還活躍著一群上海志願者的身影,心理諮詢師王曉霆就是其中的一位。記者在體育館見到她的時候,她正給五六名兒童做“同舟共濟”的遊戲。只見孩子們笑著摟作一團,拼命地做著金雞獨立的姿勢,好讓這五六隻小腳能共同站在一張已對折的報紙上。

  “這是如今團隊訓練中普遍採用的一個遊戲。”王曉霆告訴記者,“讓這些剛剛經歷一場災難的孩子來玩,是想起到‘心理療傷’的效果,使他們體會到只要同舟共濟,就能渡過難關。”

  5月24日,在綿陽市精神文明辦、市心理諮詢行業協會的組織下,王曉霆作為心理危機干預團隊的一員,抵達了綿陽。每天上午8:30,她就和其他志願者一起來到九州體育館,為暫住在那裏的兒童做心理疏導,也為“帳篷學校”的老師們做心理學輔導。

  王曉霆告訴記者,不少兒童在死裏逃生或失去親人後,在這裡表現出了一種非正常的心理——莫名的騷動、興奮,比如和同伴打鬧,到處跑來跑去。很多“帳篷學校”的老師把他們當調皮學生對待,但來自上海的心理專家告訴他們,這是一種假象。親人亡故、目睹屍體,這些痛楚的經歷會導致兒童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心理表象,一種就是騷動,甚至要與人肢體衝突,另一種則是沉悶。“對這兩種非正常心理,我們都要進行干預。”王曉霆説。

  在九州體育館內,記者看到了這樣一個男孩,他三四歲大,時不時地對媽媽喊,“媽媽,快跑!”地震後,他和媽媽住進了體育館。5月25日青川發生余震時,他衝母親直喊“媽媽,快跑!”余震結束後,這句話就成了小男孩的口頭禪。

  對此,王曉霆表示,地震後的心理干預應該是個長期過程。只有長期疏導,才能使一些孩子擺脫“心魔”的糾纏。

責編:韓文燕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