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地震過後國人需要一場心靈重建

CCTV.com  2008年06月03日 09:0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京報  

  汶川大地震震動了地球,也震動了人心。除了空前的愛心奔涌,許多人對於工作、生活、社會的態度也正在發生改變。中國青年報與搜狐教育頻道聯合開展的一項在線調查顯示(4309人參加),88%的公眾認為這場地震改變了自己的生活; 82.1%的人表示會更加珍惜生命,努力學習和工作,去創造更大的價值;70.7%的人表示會獻出更多的愛心;28.5%的人表示“人生苦短,我要更多地享受人生的快樂”。(《中國青年報》5月30日)

  一千個人眼裏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災難這面鏡子前,有人看見生命的渺小與脆弱,有人看見生命的頑強與偉大;有人看見名利與權力的卑微;更多人選擇及時行善,“守望相助、出入相友、疾病相扶持”。

  我們的確需要一場心靈重建。它與地震災區的災後重建同樣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它決定了今後我們能否真正劫後重生。悲劇和血淚應該凈化我們的靈魂,應該改變我們的價值觀和方法論。

  8級地震不是人人都能經歷,但是人人都處在“風險社會”當中:貧富分化;SARS、艾滋病、性病等高強度傳染病暴發和流行;生態惡化及災害應對機制落後;危機預警和監控機制欠缺;行政腐敗以及監控漏洞。等等。在這樣的“風險社會”當中,沒有人是絕對安全的,每個人都與另一個遙遠的漠不相關的人緊緊關聯著,“我”就包含在人類這個概念裏。

  在這裡,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它快樂的源泉在哪?它的意義和價值在哪?在巨大的災難面前你會發現,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親情、友情,莫過於我能為他人做些什麼,莫過於真、善、美,莫過於悲憫與大愛。它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不在於我從世界得到了什麼,而在於我能為他人付出些什麼。

  愛要趁早,責任在當下。從美國到中國,慈善的趨勢是:捐錢越來越早,往往剛富就捐,許多人在壯年就把大部分財産捐出去,以便更好地監督善款的使用。不要等年老時或者等財富萬貫時才行善,因為每個人的生命都那麼偶然,一些人也許等不到年老,一些人等到年老時已無力監督善款善用。

  災難往往猝不及防,但是地震中巍然矗立的“最牛希望小學”,卻以鐵一樣的事實告訴人們:只要在平時堅守良心、愛、責任與專業精神,平時的“點滴之力”可賽過關鍵時刻的千軍萬馬,賽過災難面前傾國傾城的努力!“盡心盡力、盡職盡責”八個字,經過災難的擦拭,力拔千鈞。

  要讓自己努力成為一個公民,一個有強烈的愛和責任擔當、有強烈的權利訴求的公民。這首先就是要以公民的標準要求自己,讓自己始終從“無力感”中抬起頭來,讓自己變得有力量。你的這種似乎微不足道的努力,可能使別人倖免于難;別人這種似乎微不足道的努力,同樣可能使你倖免于難———人類就這樣,或者互為陷阱,或者互為依靠。

  生命不可重來,我們應該好好把握的,就是現在。往日不可追,未來方可期。因此,我們要做一個好公民,還有第二重要義、第二重責任,就是除了自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還要及時監督政府,這是公民的權利,也是公民的責任。面對災難中屍橫遍野的無辜死者,活著的人們,當常懷懺悔和內疚之心,對不起,應該為你建更堅固的房子。

  我們需要一場心靈重建,從“小我”到“大我”,從市民到公民的心靈重建。

責編:韓文燕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