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之後,馬宏也帶領一支心理干預隊伍趕赴災區,在綿陽第三人民醫院,為病房傷員開展心理干預。她表示,我國危機心理干預的體系一直沒有建立起來,此次震後,雖然心理干預得到了空前的重視,但也存在協調困難,標準不一,“各立門戶”等問題,馬宏説,專業的心理干預有一定程序,一定是先讓對象釋放負面情緒,然後再調動積極情緒,“也就是先哭後笑。”而現在各地的隊伍都在做,有時候“同一批孩子做了好幾次,但程序不對,先讓孩子笑,再讓孩子哭,甚至在一些地方,已經引起了當地受災群眾的反感。她認為,當前的心理干預一定要保留記錄,以便移交給當地的精神衛生機構進行繼續跟蹤。
她透露,衛生部正在醞釀出臺危機心理干預應急預案,在日後災難發生後,可以立即啟動。“相關培訓教材也正在編寫之中”。馬宏表示,重大災難後,危機心理干預是一項巨大工程,應該有衛生部門、心理專家等各方面參與,“應該整合各方力量”。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