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心理專家解讀:災難後有哪些心理反應?

CCTV.com  2008年05月22日 10:1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成都晚報  

  汶川大地震發生已一週多,災區同胞的心理干預工作已全面展開。災難後有哪些心理反應?20日,衛生部心理干預醫療隊成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楊彥春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災後心理反應分為急性心理應激反應和創傷後延遲性應激反應(PTSD)。

  急性心理應激反應

  楊彥春教授介紹説,急性心理應激反應出現在災後一週至一月內。病人表現出意識改變,對時間、空間感知歪曲,對環境定性不清楚。與地震有關的聲音、氣味、圖像,甚至是身體觸碰,都會讓創傷的情景反復在病人腦海裏閃現,一閉上眼就會看到最恐懼最悲傷的畫面。

  悲,這是最常見的感覺和情緒,為親人或其他人的死傷感到很難過、很悲痛;大多數人會以大聲嚎哭或不斷啜泣來宣泄或疏解;少數人以麻木、冷漠無表情來表達。兒童還常常産生幻覺、幻想和妄想。

  創傷後延遲性應激反應(PTSD)

  創傷後延遲性應激反應一般出現在6個月後,患者易疲倦,發抖或抽筋,晚上容易失眠、做噩夢,從而導致精神疲乏,注意力下降。對於地震的悲痛回憶,患者警覺性增高,由此患上慢性恐懼和焦慮,繼而冷漠、消極,生活在痛苦的記憶中。患者還會産生憤怒感,覺得上天怎麼可以對自己這麼不公平;救災的動作怎麼那麼慢;別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需要,不理解自己的痛苦。內疚,恨自己沒有能力救出家人,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親人;因為比別人幸運而感覺罪惡,感到自己做錯了什麼,或者沒有做應該做的事情來避免親人的死亡。很多患者因此會用酗酒、濫用藥物來麻醉自己,社交能力逐步削弱,增加精神疾病易感性。

責編:李菁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