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高三學生復課陰影難抹 靠窗戶坐方便逃生

CCTV.com  2008年05月22日 10:1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北方網  

(王龍:靠著窗戶坐方便逃生)

  他叫王龍,緊靠著窗戶坐著,卻把頭埋在了高考復習書裏。他説自己是歷史課代表,由於臨近高考,想把自己的英語水平提高一點。

  這是一個從都江堰中學轉到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的高三學生,他説他會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應對高考,但是面對自己感覺越來越陌生的課本,他卻顯得極為不自信。而事實上,他是一名成績優秀的副班長。

  文廟“庇護”的孩子

  王龍來自都江堰中學,這個原來相當天馬行空的孩子現在變得樸實起來。“小時候我和所有的小孩一樣,想當科學家,到了高二,我又想當中文系的教授,但現在,我覺得活著不管幹什麼,快樂是最重要的。”在班裏身兼數職的他還有另一個身份——副班長。

  為此,他現在必須更多地和同學接觸,他説這不是利用職務之便接近喜歡的女生,而是在地震以後,他必須對自己班上40個學生的狀態有些了解。但是他聽到最多的並不是劫後余生的快樂,而是同學們都認為自己是文廟庇護的孩子。

  王龍指了指窗外用竹子架著的小樹,“以前我也是坐在窗戶邊,窗戶外有一棵一百多年的大樹,我從樹杈中間就可以看到文廟。”

  這次地震,都江堰中學的孩子一個都沒遇難,同學們都認為是文廟在庇護著他們。

  文廟在都江堰市區西北的翠屏山麓,佔地60畝,古木參天,宮墻萬仞。而都江堰中學就建在文廟遺址裏。

  “新校區9月份就開始上課了,本來我們就是都江堰老校區的最後一批學生……好想念以前的窗外。”王龍的聲音有些哽咽。他説他喜歡語文和歷史,比較多愁善感。

  夢想還未照進現實

  王龍一家在地震中幾乎毫發無損,但是地震的陰影卻一直揮散不去。

  他説現在經常感覺到有地震,不過一有這個感覺的時候他便會看看課桌上的水瓶是不是有動靜。

  他説每次都發現是幻覺。但最讓他恐懼的是現在教室裏有兩條明顯的石灰水漬。“我知道這不是裂縫,但是一看到這個就有恐懼感。”這是導致他選擇坐在窗戶邊上的原因。他説一旦地震來了,他一轉身,踩在後面同學的桌子上,就可以跳出去。他很慶倖自己的教室是在一樓。這也是他一直不想回宿捨得原因,他説現在晚上睡不著,神經會非常敏感,“我睡在上鋪,現在下鋪的同學隨便動一下,我都以為是地震來了。”

  存在這種心理陰影的學生還有好多,王龍説現在電視廣播裏都是放著地震的新聞,不想都不行。不過和其他學生比起來,高考的壓力有時候在逼著他們把思維扯向課本。

  這個時候,高三6班的班長康瀾馨走了進來,問他的第一句話是——王龍,想好逃生路線了嗎?

  懶惰情緒越來越重

  王龍想考四川師範大學,但是他對自己並沒有太大的信心。

  他説地震以後,他就開始希望能夠再多給自己一個月的時間復習,要不然復讀的可能性很大。“沒想到真的多了一個月,那我就儘量考好。”他説儘量,是因為他害怕自己該發揮的水平沒有發揮出來,而復讀也不是他想要的結果,“我們這一屆的學生很慘,即使復讀也沒有任何優勢。”

  對於自己的復習計劃,他也從來沒有想過,而更令他擔心的,是自己越來越嚴重的懶惰情緒。

  “現在已經對課本很陌生了,我還需要時間重新認識它,但這些時間對於即將到來的高考,好像感覺一點都不重要。”

  緊接著,他合上桌上的輔導書,説現在還是不能想這麼多,“二哥告訴我,外面的事少管,多讀點書。”但王龍並不這樣想,“以前都是我關心別人,現在卻變成了別人關心我,我不得不想。”

  災區群眾最需找回安全感 焦慮!焦慮!焦慮!

  新快報汶川訊(特派記者曹晶晶)日前,由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第六醫院)教授叢中、郭延慶等人組成,堪稱目前為止最為專業的心理救援專家組抵達成都,昨日部分專家來到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為傷員提供心理救助。專家指出,地震過去9天后,很多傷員的心理狀態從麻木的狀態轉為焦慮,現在心理干預的重點是幫他們消除焦慮,找回安全感。

  關鍵讓群眾擺脫焦慮

  昨日,北京心理救援專家和廣州心理救援隊共同輔導了20余名傷員。叢中教授告訴記者,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需要繼續接受心理救援的傷員很多,並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情緒表現。“人在遇到危險時通常會有兩種表現,一種是興奮,比如救人,或者逃跑。第二種是抑制,抑制就表現為木僵、情感休克,不説話。心理救助專家在災後主要針對後者。

  地震後的前幾天,心理專家的主要任務就是讓傷員傾訴、宣泄情感。但現在,一些病人麻木、不説話的狀態有所轉變,反應變強,他們有話説了,這時人會很焦慮。有對現實的焦慮,比如很多傷員擔心余震,擔心自身的病什麼時候好,親人是否有事,會不會遺棄他們等。還有一種焦慮與現實無關,比如驚恐,叢中提到,前天病房裏還有一位92歲高齡的老人驚恐發作,大喊“我不能走”。而這些焦慮的來源就是意識到了危險而沒辦法解決。

  叢中教授指出,心理專家現在要做的就是降低傷員的危險感,讓他們找到安全感。遇到大的災難之後,人的自信就會受到打擊,要依靠別人。心理專家只要幫他找到心裏的靠山就可以了。比如,房子垮了,就告訴傷員政府幫忙重建等等。

  叢中教授指出,現在正是心理援助的關鍵時刻,如果受災群眾焦慮過久,就會進入抑鬱狀態,到時要恢復正常的心態就更難了。

  重建是最好的心理治療

  叢中教授表示,心靈的修復是一個伴隨著整個災區重建系統工程的一部分,心靈修復是系統的、漸進的。專家們現在能做的是在目前應急階段時候的心理輔導,通過醫院提供的情況與傷員談話,篩選一部分心理障礙嚴重的傷員進行干預。“其實重建家園,讓傷員找回安全感,就是最好的心理治療”。

  -心理干預案例 病因 初二女孩腿傷大哭 救援 心理老師循循善誘

  昨日下午,心理專家們在成都第一人民醫院住院部的骨科巡查時,突然聽到隔壁一病房裏傳來女孩的大哭聲。華南農業大學的老師蔡謹立即走進那間病房,看見一個右腿打著石膏的小女孩正咬著毛巾哭泣。她的爸爸媽媽站在床邊給她做康復按摩。女孩名叫劉美多,是聚源中學初二的學生。在地震中,聚源中學的第二教學樓被夷為平地,大半的同學都長眠地下。逃過劫難的劉美多腿部受了重傷。由於做完手術沒幾天,美多疼得不停地哭泣。

  一旁的蔡謹輕輕地問美多,“疼嗎?”小美多很委屈地回答:“疼。”蔡謹接著問“那如果完全不疼,你覺得好嗎?”聰明的美多明白了蔡謹的意思,哽咽著説:“那更不好。”蔡謹發問的目的就是給美多一些自主的感覺,減輕她的焦慮,告訴她一旦選擇了治腿,就應該承擔治療帶來的痛苦。

  看到效果之後,蔡謹趁熱打鐵,給美多講起了康復的知識。“你的腿如果不按摩,肌肉會萎縮,很可能用不了。你不僅要讓媽媽給你做康復,還應該自己主動去活動。”説著,蔡謹挽起了袖子,用自己的胳膊做起了示範。至此時,美多終於停止了哭泣,並答應蔡謹好好為腿做康復。

  病因 一家三口集體失語 救援 家裏人要多談感受

  同在骨科病房,還有一名41歲的浙江傷員王虎(化名)受失眠折磨。地震時他和同事們在四川旅遊,單位還計劃去臥龍認捐一隻大熊貓。可不幸遇上了泥石流,許多同事瞬間被埋。而他雖逃出車外,但肋骨折斷,胳膊也不能動了。被送進醫院後,妻子在病床前細心照料他,兩人都將悲傷埋在心裏,表現得非常堅強,妻子在12歲的女兒面前從不提地震的事。

  但是傷者每天失眠,腦子裏總是閃回著出事時那恐怖的瞬間。女兒也越來越沉默,現在已一句話不講。“有時太堅強未必是好事。”北京回龍觀醫院心理科團體心理諮詢首席專家王澤榮告訴記者,孩子其實已經明白了地震給家裏帶來了什麼,但她看見媽媽每天堅強沉默,就只能去猜測母親的心思,而孩子心裏卻越來越恐懼,最後變得沉默不語。王澤榮建議在受災的家庭中,親人適當地談論一下彼此的感受:“其實在遭遇到大災難的時候,親人最好要表達自己的情感,不論是悲傷還是恐懼,在信得過的人面前流眼淚,會讓人感覺更踏實。”

責編:李菁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