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新中國成立來規模最大的心理救援行動展開

CCTV.com  2008年05月22日 10:0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北方網  
專題:四川汶川大地震心理援助站

  人民日報連線兩位心理專家 重建家園先樹信心   

  一兩個諮詢門診不能解決問題 -- 心理救災是一項長期任務

  記者:汶川大地震救災正從搶救生命階段轉向受災群眾安置和心理救災階段。心理救災階段大約需多長時間?

  時堪(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副會長):災後的心理反應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應激階段,涵蓋了災難發生和之後很短一些時間;第二個階段是災後階段,一般是災後幾天到幾週之內;第三個階段是恢復和重建階段,這個階段可能是幾個月甚至是幾年。其中,第二階段的危機心理干預最為緊迫、最為重要。現在到了心理救援的關鍵時刻,如果能及時、科學開展,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張侃(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所長):災後心理干預並不是開一兩個諮詢門診就能解決的。它是一項系統工程,重建信心對於重建家園至關重要,心理救災將是一項重要和長期的任務。

  記者:社會各界對災區給予很大幫助。除了物質幫助之外,受災群眾也需要心理幫助。心理救災中,災區群眾最需要的是什麼?

  張侃:社會支持是心理危機發生以後最大的支持因素,必須從心理學專業角度引導各類社會支持系統為災區群眾提供全面、科學的社會支持。社會支持包括三類:首先是信息支持,包括通過各種媒體提供心理干預信息等,讓災區群眾了解社會的關心和支持;其次是物質支持,比如在災區群眾安置點開闢集體活動室,提供心理干預儀器;還有就是情感支持。

  讓群眾觀看《亮劍》等勵志電視劇--兩周之內進行心理救助效果最好

  記者:目前的當務之急是什麼?

  張侃:獲救後災區群眾沒有事情做就容易陷在悲傷情緒裏,大家都集中在安置點,更容易使情緒蔓延。當務之急是給災區群眾集中點發放DVD機和電視機,使他們可以觀看心理學專家提供的救援光盤和勵志向上的電視劇,如《亮劍》、《金婚》,或者農村種植養殖技術等。

  時堪:受災兩周之內進行心理救助效果最好,如果兩周之後再救助,心理的傷害將很難撫平,受傷的陰影有可能伴隨終生。

  記者:心理救災也要因人而異,不同人群採用不同方法。很多經歷九死一生後獲救的倖存者,是不是應該受到特別關注?

  張侃:對,要重視各類高危人群的應激反應。受災群眾的心理創傷需要關注,特別是地震中喪失父母的孤兒,失去孩子的父母,失去親人的家屬,從廢墟中營救出來的倖存者及地震中失去肢體的傷殘人員,他們或永久失去了親人,或曾經承受過極度的恐懼,或喪失了健康的軀體,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心理干預將會産生各類心理應激障礙。

  時堪:治病要對症下藥,心理救援也要區別對待,不能千篇一律。受害者以青少年居多是本次地震的特點之一。孩子們和成人面對災難的行為表現是不一樣的,他們無法直接表達出自己的情緒,只能通過“轉移”方式,轉移到生理和行為上,如睡眠不好、做噩夢、不説話等等。

  此外,對於救援人員、媒體工作者,以及指揮救援的領導幹部也要進行及時的心理救援。

  心理救助者要力戒空洞説教--要對心理救援隊伍進行整合

  記者:正在災區進行心理救援的隊伍有很多支,也有不少志願者,對於他們的工作,您有什麼要提醒的嗎?

  張侃:曾有一個穿西裝的心理救助人員對一個災區群眾説:“我的心情和你一樣”、“以後會好起來的。”災區群眾很反感:“你怎麼和我一樣,你家死人了嗎?我就想以後的事,就想知道現在咋過去?”結果這位空洞説教的“心理救助者”被轟了出來。另外,記者的採訪沒有顧及到災區群眾的感受,一撥一撥的記者分頭去,傷疤揭了一次又一次。記者採訪一會兒就走了,災區群眾卻會傷心地哭一天。還有一些志願者僅憑一腔熱情,沒有科學的方法,容易因為言辭不當造成二次創傷。

  時堪:對,心理救援不能光憑熱情,如果方法不當會適得其反。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常從電視上聽到這樣的話:“你不要哭,要堅強!”據我了解,目前在國內有關政府部門、各地方政府以及各半官方或民間組織的發起下,已有至少50支以上的心理救援隊伍趕赴災區,另外還有不少志願者自發前往。在這些援助隊伍中,有專業的心理諮詢專家和諮詢師,但也有不少沒受過專門訓練的志願者。

  記者:看來最好是能把專業隊伍和志願者隊伍結合起來。

  張侃:目前有國內外很多心理救援隊來到四川災區,獨立作戰,彼此隔離。應儘快整合來川的國內外心理救援隊伍,成立類似“心理救災協調委員會”的組織,在政府有關部門的統一指導下,科學組織心理學專家隊伍和心理輔導志願者隊伍,高效迅速地開展心理救災。

責編:李菁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