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災之中、之後,人們會有什麼樣的行為和心理反應。《心理月刊》列出九個關鍵問題,請北京大學心理係教授錢銘怡和中國心理學界災難心理救援項目組成員一起,給出了專業回答。
《心理月刊》:人在突然遇到巨大地震等災害事件時,通常會出現什麼樣的身心應激(PTSD,包括情緒、行為等)反應?這種反應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首先,我們需要區別一下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和正常的應激反應。現在心理學知識比較普及,很多人心理安全意識很強,於是就會有一種擔心,把很多正常的應激反應認為是PTSD、“精神疾病”、或者“心理障礙”的前兆,對此高度緊張,實際這是不必要的。
災害事件結束之後,正常的應激反應包括:
情緒上:恐懼擔心(害怕地震再次來臨,或者有其它不幸的事降臨在自己或家人身上)、迷茫無助(不知道將來該怎麼辦,覺得世界末日即將到來)、悲傷(為親人或其他人的死傷感到悲痛難過)、內疚(感到自己做錯了什麼,因為自己比別人幸運而感到罪惡)、憤怒(覺得上天對我不公平,覺得自己不被理解,不被照顧)、失望和思念(不斷地期待奇跡出現,卻一次次地失望),等等。
行為上:腦海裏重復地閃現災難發生時的畫面、聲音、氣味;反復想到逝去的親人,心裏覺得很空虛,無法想別的事;失眠,噩夢,易驚醒;沒有安全感,對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神經過敏”,等等。
需要再次強調,以上這些反應都是正常的。
大部分反應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會漸漸減弱,一般在一個月以後,我們就可以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像哀傷、思念這樣的情緒可能會持續得更久,伴隨我們幾個月甚至幾年,但不會對生活造成太多影響。我們要學會帶著我們的哀傷繼續生活。
對於少數人,問題可能持續存在,如果出現第10題中列舉的問題,而且持續時間長,嚴重影響了個人的工作和生活,則需要注意尋求心理衛生專業人員的幫助,看其是否罹患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和/或其他心理障礙。
《心理月刊》:在遇到災難事件時,鎮定和冷靜是能做到的嗎?如果保持鎮定和冷靜,會有什麼樣的作用?
經歷重大災難之後,出現恐懼、擔心、悲傷、憤怒等情緒反應都是正常的,大多數人並不能在第一時間保持絕對的“鎮定和冷靜”。因此,不應當刻板地要求別人和自己保持鎮定和冷靜。
當然,若能在情緒反應出現之後,調整心態,恢復鎮定和冷靜,則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它可以幫助人們更加理性地思考和分析。
《心理月刊》:對於災難中的倖存者、死難者家屬以及救援人員,當面對和處理自己的這些心理反應時,如何處理是不合適的?
不合適的處理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