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浙江師範大學心理研究所,轉載請説明
主編:李偉健 黃小忠 孫炳海
浙江師範大學心理研究所
二〇〇八年五月十三日
序
2006年8月10日,超強颱風“桑美”于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馬站鎮登陸,給蒼南縣造成了重大的損失。為了在災區普及災後心理干預知識,有效地幫助災區人民,特別是處於成長中的孩子的心理能得到健康發展,我們編印了一本簡單易懂的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手冊。時隔近兩年,以我國四川省為主的多個省市發生了強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物質損失終能彌補,但精神創傷如得不到及時干預可能會影響一輩子。為了給震災區的人民盡點心理學工作者的綿薄之力,我們在蒼南危機干預工作的基礎上修訂了心理危機干預手冊。
該手冊以問答形式編制,提供了16個災難發生後個體可能會遇到的困境,其中也包括可能會有的誤解。中央電視臺走近科學欄目組根據我們在蒼南開展的心理干預工作而現場錄製的《災後心魔》專題片,也可供災區人民參考。
由於時間緊迫、水平有限,在編寫過程中一定會存在不足和疏漏,希望能得到廣大讀者和同仁的批評指正。也希望有更多的熱心人士加入到災後心理危機干預的行列中,幫助災區人民重建心靈家園。
謹以此手冊獻給災區人民,衷心祝願災區人民能早日走出災難陰影!祝願災區人民健康、快樂的生活!
浙江師範大學心理研究所 所長
李偉健教授
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 委員
二〇〇八年五月十三日
1.我以前從來沒有聽説過災後心理干預,不知道心理干預對我們有什麼用?
一般而言,災後干預應包括兩個部分,一為物質干預,二為心理干預。個體的物質損失總能在一段時間後得到恢復,但是心理上的創傷如果不及時干預,那就會伴隨個體一生。
有研究表明,約佔70%的當事人可以在沒有專業人員幫助的情況下自己癒合其心理創傷;另外30%的當事人則或多或少會由此而産生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在日後表現出如焦慮、抑鬱、軀體形式障礙、進食障礙、睡眠障礙、酒依賴和藥物依賴等。
對於未成年人,由於對災難事件無法進行完整的言語表達,也沒有機會給予表達,形成的心理創傷可能更嚴重些,更需要我們進行心理干預。
2.我們自己沒有遭遇嚴重的災難,心理干預對我們而言是否就沒有必要性?
災難當事人是我們干預的重點,但不是説其他人員就不需要了。有研究表明,一位當事人可能會影響周圍2030人,對他們産生間接的心理創傷。因此,受災地區最好是進行全面的心理干預,當然干預的程度可以有所區別。
3.災難對一個人産生的心理影響到底有哪些?
災難對個體産生的心理影響大致可分為四個方面:
(1)生理方面:失眠、做噩夢、易醒、容易疲倦、呼吸困難、窒息感、發抖、容易出汗、消化不良、口乾等;
(2)認知方面:否認、自責、罪惡感、自憐、不幸感、無能為力感、敵意、不信任他人等;
(3)情緒方面:悲觀、憤怒、緊張、失落、麻木、害怕、恐懼、焦慮、沮喪等;
(4)行為方面:注意力不集中、逃避、打架、罵人、喜歡獨處、常想起受災情形、過度依賴他人等。
4.我家隔壁有兩個人,他們家的親人都去世了,按理説兩個人應該都是處於非常難過的時期,但是其中一位卻表現地很樂觀,另外一位比較悲觀,這是怎麼回事?
一種情況可能是,每個人對危機反應的外在表現不一樣,這個人雖然在外人面前表現地很樂觀,但是他內心的創傷可能更嚴重,要給予同等的關照,千萬不能忽略他。
另外一種情況可能是,遇到災難後,個體受到的心理創傷程度受到個體對災難的認識和解釋、個性特徵、親人和朋友給予的支持程度、適應能力等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可能導致這位持樂觀態度的人較快地走出了心理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