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逼爆病房的關心是受災群眾的“次生災害”

CCTV.com  2008年05月21日 19:0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  

  人們關心災區、關愛受災群眾的熱情,隨著災情的持續而高漲。記者昨天從成都一些收治地震受災群眾的醫院看到,自發趕來探望傷病員的熱心人士絡繹不絕,有的醫院裏每天探望的人都達到上百人。然而心理學者呼籲,市民的愛心和熱情可以理解,但“過度關心”不僅妨礙醫院救治病人,還不利於受災群眾的心理恢復和重建。(5月20日《羊城晚報》)

  社會的進步和人性的溫情,讓災後的受災群眾心理輔導成為大地震後一道溫馨的風景,我們看到,在災區學校復課的課程上,心理健康輔導成為首節課,而被搶救的眾多倖存者,也迅速接受著專業的心理治療。那些滿懷愛心的人們,更是真情流露,紛紛來慰問探望傷病員,殊不知,有時候,好心也會辦“壞事”,甚至給受災群眾帶來“次生災害”。

  報道説,有一位可愛的小女孩,被救住院後常有熱心人來熱情安慰,半小時內便有不下10個人來看望她,幾乎“逼爆病房”。心理學醫生説,探望和安慰她的人越多,她心理上的“保護膜”就越來越厚。幾天下來,同病房的另外兩個未受到“過度關心”的孩子,經過心理輔導和自我調節,他們心靈已經打開了,回復了小孩子頑皮活潑的本性;而那個被逼爆病房的女孩,表情卻還是常常顯得木然而呆滯……

  大災面前,我們的愛與日俱增,關愛那些倖存者,也成為很多人的自覺行動,我們為此感動、欣慰——這世界,畢竟是充滿著愛的源泉和力量!可是,我們的愛應該是一份經久不息、源源不斷的大愛,而不能只停留在災後的瞬間;愛心的熱度,也不能是短暫的“高溫”。在那些倖存者需要接受專業的治療和康復中,應提防我們的熱度“灼傷”了那些尚且驚魂不定的人們。

  可以理解的是,很多探望者的本意絕對不是再去傷害那些受災群眾,他們肯定認為,去安慰一下、看望一下,也是一種心理慰籍、心靈療傷。但在驚心動魄的大災難之後,一窩蜂的頻繁探望,有時候作用往往是適得其反、事與願違,首先是影響了他們的休息,其次,有時一句不經意間的話語,就可能再次揭開傷者初愈的傷疤。同天,有媒體報道説,被埋廢墟裏,9歲小學生唱著歌等著被救;面對媒體頻繁採訪,孩子卻情緒失控,在醫院裏大喊大叫。赴川心理救助的武漢心理專家施琪嘉教授呼籲:對獲救人員的採訪要有節制,別用頻繁採訪加重當事人心理負擔。

  所以,逼爆病房的關心是受災群眾的“次生災害”。在希望媒體、相關的醫院多提醒、多勸導之外,我們多麼希望,好心人對受災群眾的關愛,應該是經久不息的,今天,他們需要你的愛,半年後,甚至幾年後,他們依舊需要我們的關心和呵護。把我們的愛永恒地延續,那才是一份質樸的人間大愛!

責編:劉慧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