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心理余震更應抗擊

 

CCTV.com  2008年05月21日 18:5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信息時報  
[內容速覽]  謝永標(廣東省人民醫院心理精神科主治醫生、廣東省精神衛生研究所心理精神科病房副主任) 我們四川的同胞在遭受著地震的浩劫,他們很多人因此失去了寶貴的生命,活著的人正在承受著失去親人的撕心裂肺的悲傷。解救方法:儘量回避傷感的報道,遠離應激源,或者借助行善來撫慰這種創傷。

  特邀專家

  謝永標(廣東省人民醫院心理精神科主治醫生、廣東省精神衛生研究所心理精神科病房副主任)

  沈家宏(廣州白雲心理醫院心理科主任、廣州市青少年心理危機干預中心主任)

  一場罕見的8級大地震,讓全國人民面對死亡、失蹤、重傷、疫情等一個個令人揪心的字眼。在這場特大災難中,全國人們都特別關注受災群眾災後身體創傷治療,而容易忽視心理創傷治療,其實,心理創傷的修復更需要愛心和時間。經歷了這場浩劫之後,人們容易出現以下三種心理創傷。在此,本報請來心理學專家為他們開出“藥方”。

  過度刺激型

  來自四川的打工者小陳,家鄉在災情比較嚴重的北川,災情發生後一直不能聯絡上家人,他因此變得沉默寡言,覺得沒有人可以幫助自己,恨自己沒有能力救出家人,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親人,因為比別人幸運而産生罪惡,甚至一度出現情緒不穩定。

  創傷指數:★★★★★

  專家勸解:廣東是四川籍打工者聚集的省份之一,很多像小陳這樣的打工者情緒都會很低落,感到自己做錯了什麼,或者沒有做應該做的事情來避免親人的死亡。對這部分人群的心理救助是刻不容緩的,應該幫助他們分析清楚,出來打工是為了讓家人過得更好,這本身沒有什麼過錯。地震是一種無法預測的自然災害,與我們的動機無關,這種破壞力是我們任何人都無法抗拒的,即使自己身在四川,我們也難以避免自己的親人遇難,與我們身在何處無關,所以無需自責。如果我們身在四川,也許已經成了許多遇難者的一員,所以我們應該為自己遠離這場災難而慶倖,已經遇難的親人也會為我們倖免于難而感到高興和欣慰。我們親人的願望是我們能好好地活著,所以,我們的堅強和勇敢就是對離開了的親人的最大慰藉。

  解救方法:主觀地從個人的角度來發泄,撕打、怒吼、跺腳都可以。或者找朋友做聽眾,和他們分享親人過去的故事,和他本人對親人死亡的悲痛和思念。

  過度感性型

  不少廣州市民表示得知地震噩耗後,心情十分沉重,覺得生活很壓抑,一直提不起精神,出現情緒擾動、從噩夢中驚醒等現象,重者甚至長期無法度過危機,出現嚴重心理障礙。

  創傷指數:★★★

  專家透析:生命是脆弱的,但又是最珍貴的,正因為生命脆弱,所以我們更要珍惜現在的生活,珍惜我們身邊的親人和朋友。我們沒有遭遇像四川汶川那樣的大地震,是我們的幸運,所以我們更應該為自己慶倖。我們四川的同胞在遭受著地震的浩劫,他們很多人因此失去了寶貴的生命,活著的人正在承受著失去親人的撕心裂肺的悲傷。

  解救方法:儘量回避傷感的報道,遠離應激源,或者借助行善來撫慰這種創傷。

  過度緊張型

  5月12日四川大地震時,由於廣州也能感覺到震動,部分感覺到震動的人産生了強烈的恐懼感,出現過度警覺,有的甚至在睡覺時也夢到地震,過度緊張甚至影響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創傷指數:★★

  專家透析:四川的大地震對我們每個人來説都是一種心理創傷。恐懼是一種很正常的心理反應和情緒,無須對這種情緒緊張。

  解救方法:1.增加對地震的知識,和對廣州地震可能性的了解,有助於減輕這種恐懼感,也可進一步向地震局了解詳情;2.通過愛別人來減輕,加入援助四川抗災救災的隊伍中去,恐懼也會減輕。(李莉 許雙春)

責編:劉慧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