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梅新育:關注戰略對話中美國的讓步

 

CCTV.com  2008年06月11日 14:25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東方早報  

  第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已經結束,與之前外界認為已經出現“對話疲勞”之類的看空言論相對照,此次雙方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堪當“豐碩”二字,中美簽署了食品、飼料安全、藥品、醫療器械安全等多個方面的合作協議,並就金融服務業、産品質量和食品安全、能源和環保等8個領域開展合作達成了31項共識。

  仔細閱讀《第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聯合情況説明》,不難發現,對金融服務業領域的著墨是最多的,其中,我們應該格外關注關於擴大中國金融機構在美市場準入的內容。

  根據《第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聯合情況説明》,“中國和美國表示歡迎最近批准的中國招商銀行在美設立分行的申請,美國政府繼續承諾對在美開展業務的中資銀行實施國民待遇,並確認按照國民待遇原則對中資銀行的申請進行評估。美國對所有外國銀行在美建立分行或子行、或者購買美國現有銀行機構的股份的申請應用同樣的審慎標準。美國政府同時繼續承諾對中國的證券公司和投資諮詢機構在美登記和開展業務實施國民待遇。中國銀監會與美國證監會已原則同意將於近期簽署交換信函,該信函將就涉及中國銀監會或美國證監會核發許可的金融機構所從事的跨境活動的相關信息交換做出安排。”可見,與上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相比,美方拿出了批准招商銀行美國分行的具體行動,並接受了比上次更多、更詳細具體的承諾約束。

  之所以要關注中國金融機構在美市場準入內容,首先是因為金融業在現代經濟體系中所佔據的極其重要地位。如果説將整個國民經濟體系喻為人體,那麼金融業就是現代經濟體系機體的血液循環系統。

  其次,無論是出於分散業務風險、實現不同區域業務互補、提高收益等中國金融業自身發展的需求,還是出於服務中國企業海外發展(即所謂“跟隨客戶”)的需求,抑或為了抵消海外同行混業經營額外競爭優勢,中國金融業都需要更大規模地“走出去”,開展海外業務。美國這個全世界最大的市場自是必爭之地,而這個全世界金融業最發達的國家偏偏讓中國的金融機構遇到了一堵又一堵大墻。

  中國的金融機構和其他一些行業企業擁有許多潛在競爭優勢,只有走向海外市場,這些潛在競爭優勢才能轉化為面對海外同行的現實競爭優勢,進而提高我們在各個行業、在整個國際分工體系中的地位。如果不走向海外市場,那麼中國的這些優勢就只能為海外機構所利用,用於提高他們的收益,甚至在同我國機構競爭時用於化解我方的競爭優勢、鞏固他們的優勢。

  如果人們去過平安集團設在上海張江的後援中心,對金融後臺服務的集中性就會有非常直觀的感受。金融後臺服務大量耗用人力,與西方國家同行相比,中國金融機構在這個環節有著潛在的人力成本優勢。如果平安集團走向海外,收購西方國家同行,那麼,僅僅將被收購方的後臺服務環節轉移到張江,就能大幅度節約成本,取得額外的收益,贏得對東道國同行的現實競爭優勢;如果我們的金融機構不走向海外,那麼這部分潛在優勢就永遠只能是潛在優勢,海外金融機構反而可以借助中國發展服務外包的政策利用中國的這部分優勢。

  在以往的國際談判中,國內的民眾和輿論往往會在一種弱國心態的影響下,過多地關注在談判中我們作出了什麼讓步,而對貿易夥伴做出哪些承諾則關注不足。此次中美就向對方擴大貨物、服務、資本等方面的市場準入作出了承諾,按照國務院副總理吳儀的説法,本次對話充分體現了中美雙方平等互利的基本精神。中國在和平崛起、融入世界的過程中,理應得到這種平等互利的精神的尊重。(梅新育)

責編:金文建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