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23日,第二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在華盛頓閉幕,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和與會中美部長合照全家福。 中新社發 王志剛 攝
中新社北京五月二十四日電 題: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愈久彌香”
中新社記者 趙建華
或許接下來的幾天,全球“緊繃”的神經該略微放鬆一下了。因為世界兩大經濟巨人剛剛完成了一輪並不輕鬆的對話,雙方最終達成了一些具體而有成效的協議。
第二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剛剛落幕。在美國甚至全球面前,中國市場的開放空間再度擴張。雖與美方期望尚有距離,但顯而易見,中國已經作出了最大努力和因應。
由於在匯率、市場開放、貿易摩擦等方面,雙方存有分歧,美方態度一直強硬。這也就使得此次對話頗受關注。不少人還預料,對話難以取得實質性進展。
分歧的背後,是雙邊經貿關係的日益緊密。是次對話前夕,中方著眼未來,既有口頭承諾,更有真金實銀的採購。僅僅三周時間裏,中國在美簽署採購、投資合同或協議近一百四十個,總金額達到三百二十六億美元。
統計數據顯示,到去年,中美都已成為對方第二大貿易夥伴。過去二十七年時間裏,雙邊貿易額增加了一百多倍。
交往過程中,中國從美國獲得了發展所需的資本、技術和市場。美國企業和消費者也從中國獲取了實惠,而且中國市場對美開放程度正日益提高。雙方企業攻取對方市場之心,也顯得日益急切。
在擁有競爭優勢的金融等服務業,美對華攻勢不減。但在傳統製造業,美國保護主義傾向卻日趨強烈。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導致的利益衝突,或許正是兩國經貿領域最大的分歧。
儘管是次對話中,雙方三十三位正部長就知識産權、貿易均衡、服務業市場開放、人民幣匯率、能源環保等問題進行了磋商,但有同有異,差異也不是一時就能消除。
羅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面對分歧,雙方需要具備智慧、膽識,坦誠相視。對抗、施壓,非但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只能讓問題更加複雜。
全球化時代,僅靠單一國家難以保證可持續發展。光在環保、能源領域,中美今後就必須聯手方能應對挑戰。
時世無常,利益永恒。雙方都需要耐心,因為更為誘人的市場前景,將呈現在面前。
年底,中美還將舉行第三次戰略經濟對話。接下來半年多的時間裏,雙方將陸續兌現承諾。可以預見的是,站在各自立足點,還會存有不同的視點,但對話愈多,承諾愈多,各自的市場機會也就越多。
責編:金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