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08年下半年,一場發源於美國的金融危機迅速席捲全球。一時間,“衰退、破産、虧損、裁員”等字眼充斥各大媒體。幾乎所有國家、所有行業均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
海信通過冷靜地分析宏觀形勢、客觀評價自身面臨的問題,做出果斷決策:不能依靠內需上升來彌補海外需求的下降,不能“做著看”,而是要通過國際化的發展,使海信具備真正的“技術、産品和推廣能力”。實踐證明,這是正確的抉擇。
憑藉多年積累的技術研發能力海信最終贏得了市場。
海信最新財報顯示:截至2009年9月,全球銷售規模逆勢大幅度增長,收入累計同比增長19.6%,利潤增長高達135%;在中國消費類電子、家電行業出口整體態勢同比下滑的情況下,海信的海外銷售收入已經連續4個月實現同比超過30%的快速增長,“海信”品牌産品的出口收入實現連續8個月的同比大幅增長,在澳洲、非洲、歐洲、美洲等地區的銷售收入穩步上升,主要産品在重點區域已躋身當地一線品牌。其中,1-9月份澳洲LCD 電視銷售量同比增長292.37%, 銷售額同比增長251.75%, 98.31%為海信自主品牌,海信的産品澳洲出口累計增長136%,銷售額累計增長162%,總體品牌佔比為95.18%……
就在這一年,海信迎來了四十歲的生日。
資源要優先滿足海外需求,
技術和産品要向國際頂級品牌看齊
這一年:圈定在世界市場中的坐標
海信董事長周厚健曾多次強調,“海信未來的發展,大頭在海外,在資源配置上要優先滿足海外市場的需求,在技術水平和産品品質上必須向國際頂級品牌看齊。”
這一年,海信更加深切的認識到,這場金融危機是和國際頂級品牌直接競爭的一次挑戰,是在全球市場檢驗多年積累的技術成果和産品實力的一次難得的機遇。在海外高歌猛進的同時,海信在自己的大本營——中國市場也是一路飄紅。
在充分國際化的中國彩電市場上,國內外各大品牌競爭日趨激烈,海信平板電視已經連續6年位居第一,且至今還保持著明顯的領先優勢;從13年前在中國首推變頻空調,到專注變頻,再到推出全球領先的360 全直流變頻空調和頂級節能的雙模空調,海信已連續13年佔據中國家用變頻空調市場的榜首,同時,將變頻技術成功應用到冰箱等産品;從第一款CDMA彩屏手機,到率先推出符合各種3G標準的手機産品,海信一直走在中國移動終端設計技術的最前沿;作為在全球率先自主研發並成功推出10G PON光電轉換器件的企業,海信不僅是中國光通信産業領域的主流供應商,而且在北美等發達地區也一路領先;自主研發的HiCon自適應交通信號控制系統開創了世界第三大標準體系,通過嚴格的國際招投標程序,海信成功服務了北京2008數字奧運的智慧交通工程;海信智慧公交調度系統廣泛應用於中國的城市公交智慧化改造,成為事實上的中國標準……
技術為根、質量為先、誠信為道、責任為重
創新科技40年 滿懷激情向百年
對海信而言,技術和創新並不是墻上的標語和口號,而是深深溶進了每個海信人血液中並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
立足自主創新,通過“技術孵化産業”,40年的時間,海信從最初的一家作坊式的小工廠,已經發展成為以數字多媒體技術、現代通信技術和智慧信息系統技術為支撐,涵蓋多媒體、家電、通信、IT智慧系統、現代家居和服務等産業版塊的特大型電子信息企業集團。
1969年至今,海信所經歷的三個發展階段,也正是中國經濟體制發生重大變化的三個重要歷史時期。
1969年到1991年,海信經歷了從初創時期的自力更生,到改革開放引進、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從收音機到黑白電視機,再到彩色電視機的升級、蛻變。1985年,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列全國電視行業第一名,實現了第一次騰飛,此後,生産的彩色電視機連年保持著“國優”的殊榮。
正是從那時起,“技術為先”的理念植入了海信的基因。
1992到2000年,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創建和企業的發展,海信明確提出並確立了“技術立企”的發展戰略,為了確保支撐技術立企戰略實施所必須的技術研發團隊建設,率先在研發人員的激勵上實行特殊政策,將技術中心(後來的研發中心)列為“特區”。1995年,海信的技術中心被國家五部委認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
海信的研發自此駛入快車道。
2001年,中國加入WTO,海信積極融入一體化的全球市場。同時,海信深諳: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産品才是加速品牌國際化進程的根本條件。
“人才是本,技術是根,創新是魂”,秉承這一經營哲學,廣納八方英才,海信陸續在青島、順德、北京、深圳、南京、北美、歐洲、非洲等地區建立了自己的研發機構。坐落在青島的研發總部,匯聚了2000多名專職從事研發工作的技術人員,其中,業內一流專家和博士有50多位。
技術只有最終轉化成高質量的産品才能體現其價值。嚴格的質量管理“七條軍規”已銘刻在每一位海信人心中,“質量不能使企業一榮俱榮,卻足以讓企業一損俱損”。“做好産品,要先做好人品”——海信對於質量的認識已經上升到了關乎道德和人品的高度,上升到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關注環保、關注能源消耗、關注産業鏈利益、關注員工勞動價值、關注消費者使用成本的宏觀質量高度。正是這種質量理念以及在其指導下形成的科學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面向消費者需求而不斷提高的質量標準,成就了海信的産品質量,也推動著海信人積極履行對消費者、對社會不變的承諾與責任。
技術的競爭關鍵在人才。海信從早期的技術中心被辟為工資政策的“特區”,到現在已經全面實施的“專家通道”制度;從“特區”研發人員的薪酬水平可以達到普通員工的3倍以上,到最高級別專家的待遇可以與集團副總裁同比,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精神在海信得以充分體現。在每年一度的嘉獎中,有一半以上的獎項,都頒發給了優秀的研發人員;2008年北京奧運火炬傳遞、2009年十一全運會火炬傳遞,海信的兩位火炬手無一例外都是來自技術研發人員。優厚的待遇不如事業發展的平臺。將人才的願望與企業的命運緊密地聯絡在一起,是奠定海信穩健發展的基石。海信人深知,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而人才的成長離不開教育,海信在不斷發展壯大,對社會的回饋尤其是對教育事業的投入也在不斷增長。
1999年,海信30週年之際,設立了500萬元、長達10年的青島教育基金,用於每年獎勵青島市優秀中小學教師,先後有5000多人榮獲此項獎勵。在迎來40週年的時候,海信新設海信教育基金1380萬元。2008年汶川地震,在地震發生不到13個小時,海信集團就決定拿出600萬元,定向用於北川學校的恢復重建,隨後組織全體員工開展捐助,再次募集238萬元的款項捐助北川縣的48所中小學。今年8月底,當地投資最大,設施最好的海信陳家壩小學高質量落成交接,確保了數千名孩子在新學期在新環境下快樂地學習。海信反哺教育的歷史,由來已久。近20年來,從新疆喀什地區莎車縣孜熱甫夏提鄉的希望小學到湖北省恩施市新塘鄉希望小學,從安徽阜陽市潁東區口孜鎮希望小學到重慶開縣關坪鄉關塘希望小學,海信已經陸續捐助援建了數百所中小學校。2000年,就加強培養兒童環保意識的“環保教育工程”正式在西北重鎮蘭州啟動,為青少年舉辦環保知識講座,大力倡導環保意識,此舉輻射到的學校有2000多所,受此教育人數達20萬之多。
海信用實際行動反哺教育,為中國和世界的明天投資,也為自己百年夢想而鋪就人才培養道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企業文化和精神,也贏得了來自世界的高級人才的高度認可,他們紛紛加盟海信,成為海信國際化發展不可或缺的骨幹與棟樑。這些人才中既有在日本著名電子信息企業工作了三十年的日本專家岡本貞二,也有在德國、美國等國際頂級公司工作多年的海歸專家……
多年來堅持技術立企戰略不動搖,海信一直在引進、吸收、創新的過程中實現著突圍。如今海信參與多項國際與國家標準的制定,在特定領域,甚至主導著行業標準。
“建百年海信,創國際名牌”的追求讓海信偏執于技術,推動中國電子信息産業的發展,以高度的責任來回報社會,因此也贏得了世人廣泛的尊敬。
海信是一個視誠信為生命的企業,無論是內部的管理還是對外的業務來往,始終堅守著“誠實正直”的企業品格。“誠實正直”體現在海信與員工以及員工之間的人際關係、與股東的委託代理關係、與商業夥伴的交易關係,乃至與政府、社會各方面的關繫上就是——信任、和諧、恪守承諾。“説實話、報實數、做實事”成為海信對其幹部職工最起碼的要求,周厚健在企業內部會議上曾多次強調:“我可以容忍你的工作上有缺點,但不能容忍你不實事求是,如果不實事求是,那就會讓我們錯過改正缺點抓住機遇的機會,弄虛作假的幹部我們堅決不能用,因為這會壞了海信這個企業的風氣。只有本本分分、扎紮實實地經營,才是發展企業的真經,才是對企業負責的做法。”
“建百年海信、創國際名牌” 對海信來講,絕不是一個口號式的願景,而是用“技術、質量、誠信、責任”來謹慎紮實地呵護和經營。
據美國《財富》雜誌報道,各國公司的平均壽命為10-12年,從這個角度來看,海信40年發展的成就已經算得上是鳳毛麟角了。今天的海信卻煥發著更強的生命力,像一艘立志遠航的巨輪,方向明確,目標堅定,高揚風帆,滿載著東方人的智慧和責任,向百年企業的燈塔義無反顧,破浪前行。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