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長沙工程機械行業總産值超過300億元,佔長沙全市工業製造業産值的近1/3,成為全市第一大工業産業。近5年,長沙工程機械行業的産值每年超過60%的速度增長。早在2006年,這個工業基礎原本並不雄厚的中部城市就曾提出,著力打造“中國工程機械之都”。這個農業大省的省會城市提出這個口號憑的是什麼?
南山 攝
吳呂明 攝
“三劍客”擁有核心武器
長沙市工程機械行業的崛起不過短短10餘年時間,但在全國的地位卻舉足輕重,因為這個城市擁有工程機械行業的“三劍客”:長沙中聯重工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聯重科)、湖南三一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三一重工)、湖南山河智慧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山河智慧)。“三劍客”創造了多個全國第一:三個公司都是上市公司,是同一個城市工程機械行業上市最多的;在上市的工程機械公司中市值最大的也在“三劍客”之中,有時是中聯重科,有時是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被選為世界50強工程機械企業。
“三劍客”在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地位來自於他們擁有産品創新和技術創新這一核心武器。首先是産品創新。其次是技術創新。
“三劍客”的發展速度也令人瞠目結舌。中聯重科是國有股參股的股份制企業,三一重工和山河智慧都是民營的股份制企業,三家企業的共同特點是發展速度快,增長速度都在年均60%。1992年,時任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副院長的詹純新帶領7名科技人員、借款50萬元起家,到2007年,公司銷售收入遠超百億元。三一重工1993年起步發展,由原來生産焊接材料的小廠轉變成生産工程機械的企業,2007年市值最高時達到400億元,銷售收入超過120億元。1999年8月憑50萬元借款、租賃廢舊廠房起家的山河智慧,雖然規模不是很大,但幾乎是每年完成一個跨越,2001年入圍中國工程機械企業100強。
最早提出長沙打造“中國工程機械之都”的是一向高調、敢言的三一重工執行總裁向文波。2006年11月,他在湖南省委召開的新型工業化座談會上建言“將長沙打造成中國乃至世界工程機械之都”。他當時放言,長沙的工程機械行業發展後勁十足,用最多兩年左右的時間,必然成中國工程機械之都。依靠全省人民的支持,再用10到20年,完全有可能成就工程機械行業的全球之最。
向文波的説法並未得到湖南省政府和長沙市政府的明確回應,兩級政府也從未公開提出“打造中國工程機械之都”的口號,對媒體關於長沙要“打造中國工程機械之都”的提法沒有駁斥和批評,而是採取了默認的態度。
同城競秀各有妙招
在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以並購聞名的中聯重科,近幾年相繼完成了收購英國保路捷公司、承債式並購原湖南機床廠、重組並購原浦沅集團和收購中標實業,完成了一系列圍繞“突出主業,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重組並購,生産13大系列、350多個品種的主導産品,産品類別超過同行業任何一家國際知名企業。大型塔機、環衛機械、鋸條鋸床三大系列産品全國市場佔有率遙遙領先。
三一重工模倣吸引能力特別強,目前已向自主研發轉變。企業的擴張速度特別快,並大膽地在世界工程機械強國——美國建立生産基地,其主導産品混凝土泵車國內市場佔有率穩居首位。
山河智慧以高校知識與成果庫為依託,從研發現代鑿岩設備到開發樁工、挖掘、築養路機械,在中小型工程機械設備製造領域異軍突起,特別在4.5噸級以下小挖産品領域形成“狙擊”對手的威懾力。
在長沙工程機械行業圈子裏,有人把中聯重科比作貴族,它的風格是內斂、積澱;三一重工像是一個暴發戶,它激情、張揚;山河智慧像一個中産階級,它精細、低調。企業的風格與創業者的個人風格形影相隨。詹純新畢業于西北工業大學後留校任教,調來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後曾從事過10多年的一線科研工作。詹純新的行事風格是沉穩、執著、追求完美。對於梁穩根,記者未見其人,據説他的風格是熱情、豪爽,管大事不管小事。詹純新和何清華則是既管大事也管小事。何清華生在城市,他的行事風格是默默無聞、精益求精地幹事。
他們三人都是上世紀50年代生人,有著相同的時代背景和相類似的生活經歷。梁穩根1983年中南工業大學(現中南大學)畢業,在原兵器工業部漣源洪源機械廠工作期間和幾個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不務正業”,于1984年當起的羊販子,從此4個人開始離職創業,1986年4個人東拼西湊6萬元成立了一個焊接材料廠,1993年成立了“三一材料集團有限公司”,並將總部由漣源搬到了長沙。何清華因親戚有海外關係不能考大學,下鄉當生産隊長,當知青9年,後返城當車工6年,1980年直接考取了研究生,成為中南大學機電學院文革後第一位碩士研究生。
他們三人都是工作狂。他們基本上都是早晨7點前後就到辦公室,晚上八九點或10點以後才回家,一個星期只休息一天,其他時間都在辦公室,一天休息時間只有五六個小時。
他們都很重視企業文化建設,中聯重科的文化核心理念是:“至誠無息,博厚悠遠”,並依此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體系。三一重工的三一即“創建一流企業,造就一流人才,作出一流貢獻”,三一重工的口號是:“品質改變世界,一切為了客戶,幫助員工成功”。山河智慧的口號是:“修身治業,興企強國”。
湖南人不服輸的精神在他們3人身上體現得非常明顯,他們同城競爭,鮮有合作,誰也不服誰,都想當第一。正是這種誰也不服誰、爭當第一的精神使這些企業保持了極強的競爭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産業集群效益顯山露水
在“三劍客”的撬動下,長沙工程機械行業的産業集群效益已初步顯現。據長沙市經委統計,目前全市有29家規模以上工程機械企業,其中大中型企業6家,生産的産品涉及12個大類100多個小類400多個品種規格。同時,來自行業權威統計顯示:長沙製造的混凝土機械在國內市場的佔有率達到80%,液壓靜力壓樁機為70%,汽車起重機為30%,旋挖鑽機為45%。
長沙市經開區作為當地工程機械産業的主要聚集區,2007年工程機械産業完成産值近156億元,增長57%。管委會主任楊懿文介紹説,政府部門將著重協助企業找準産業鏈的競爭點和合作點。經開區共聚集工程機械製造主機企業7家,配套企業30余家,構成了以混凝土輸送泵、隧道岩石挖掘機、靜力壓樁機、起重提升機等産品群的工程機械製造産業鏈。
何清華分析,國際工程機械行業正在發生三大變化:第一國際工程機械行業專業化生産程度不斷提高,第二零部件全部實現專業化生産,第三行業區域化、專業化程度提高。這背後意味著行業配套能力對企業競爭力的影響越來越大。
長沙經開區目前正抓緊建設四大工程機械配套園,包括三一重工起重機泵送機械園、中聯重科工程起重機園、山河智慧工程機械配套園和山河智慧航空産業園。四大産業園預計今年年底可相繼建成投産,每年預計新增産值100億元以上。
長沙將工程機械作為重中之重的主導産業來抓,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也呼之欲出。據長沙市經開區介紹,政府部門可能對工程機械企業在新産品的開發、生産和銷售過程中給予所得稅、虧損彌補、産品出口以及區內再投資擴建等方面,實行稅收減免和優惠。同時為了鼓勵投資,保護科技人員的積極性,支持工程機械行業發展有自主産權的新産品,可能對科技人員分紅再投資部分實行個人所得稅免徵。
徐工集團王民:“中國多幾個工程機械之都是好事,不過目前老大在此。”
綜觀全國,中國工程機械已經形成了六大生産基地,分別是徐州、長沙、常州、廈門、濟寧、柳州。
長沙要打造“中國工程機械之都”,最大的挑戰來自於徐州。記者問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你對長沙打造‘中國工程機械之都’是怎麼看的?”王民笑道:“他們的雄心壯志我很欽佩,中國多幾個工程機械之都是好事,不過目前老大在此。”
徐工集團是目前我國最大的工程機械企業,其下屬有10多家公司,還有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徐州羅特艾德回轉支承有限公司和徐州美馳車橋有限公司等多家中外合資企業。此外,徐工集團幾年前突出精幹主業,改制剝離出如徐州挖掘機公司、徐州良羽機械、徐州建機等一批工程機械企業。目前,徐州工程機械製造企業有100多家,2007年銷售收入500多億元,成為中國最大的工程機械生産及出口基地。徐工集團的核心産品、銷售最好的産品是起重機、壓路機,不少産品在行業名列前茅。
與長沙不同的是,徐州工程機械創造出的産值,外國獨資企業、中外合資企業佔了相當大的比重。如徐工集團,在308億元的銷售收入中,主營收入248億元,合資企業銷售收入60億元。長沙工程機械企業以國有和民營的股份制企業為主,而徐州則是國企、民企、外企、合資多種形式並存。
與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和山河智慧相比,徐工集團存在著一些先天的和後天的劣勢。徐工集團是一個老的國有企業,體制和機制制約了徐工集團的發展速度和規模。經過凱雷收購事件之後,徐工集團目前仍在艱難的探索過程中。徐州的地理位置不如長沙,缺少了競爭力,長沙是省會城市,競爭具有優勢。而從南京、合肥、濟南3個省會城市到徐州都需要3個小時的路程,航班也不暢,到許多城市沒有航班,物流和信息流的都受到了相當程度的影響。徐州的文化環境也不如長沙,長沙近幾年文化城市的彩色越來越濃,人氣的吸納,開放的心態,競爭的氛圍都是徐州不能相比的。
儘管如此,徐州也有自己的優勢。徐州最大的優勢是配套能力明顯強于長沙,徐州是全國最大的固定機械租賃市場。徐工集團更是有徐工集團的優勢。同樣是上世紀50年代生人、同樣不服輸的王民説,徐工的優勢是老國企,有文化和産業積澱,有敬業的企業精神。徐工集團提出的企業文化是:“擔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直率的王民幹了一輩子工程機械,為了把徐工集團打造成一個百年企業、一個國際化的企業,常常“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他的目標是到2015年徐工的銷售額要達到1000億元。
誰將最終成為中國的工程機械之都,是長沙還是徐州,這必將是一番激烈的、波瀾壯闊的競爭。
中國有很多城市被冠之以“都”,古的有古銅都銅陵、瓷都景德鎮、千年鹽都自貢等,新的有中國鞋都溫州、風箏之都濰坊、建材之都南安等。世界上,一個産業支撐一個城市知名的有美國的休斯敦是火箭城、底特律是汽車城,德國的斯圖加特也是汽車城。長沙要想依靠工程機械行業支撐起這個城市,即打造“中國工程機械之都”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儘管關於“都”目前國家和社會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但基本要求還是明確的,即企業在技術、規模、品牌、配套能力等四個主要方面,必須處在第一的位置,形成一個或兩個龍頭企業,並有許多相關的配套企業。
奪取桂冠的道路充滿了激烈的競爭,儘管路途艱難,但長沙工程機械企業正以勃勃的生機朝著“中國工程機械之都”的宏偉目標邁進。
責編:韓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