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澳門同胞支援祖國抗戰

CCTV.com  2008年11月12日 17:4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復興展館》  

  抗日戰爭時期,處於葡萄牙統治之下的澳門是唯一沒有被日軍佔領的地方,但是具有愛國傳統的澳門同胞在國難當頭之際,情係祖國,積極開展宣傳、慰問、募捐、賑濟等抗日救國運動。一些澳門同胞還直接回國參戰,用青春和熱血譜寫了愛國主義的壯麗篇章。

  1938年和1939年,澳門各界人士舉行了兩屆“八一三”獻金救國活動。一位老人走到獻金臺,獻出子耳環一對,並當場剝下兩顆金牙,口流鮮血,不以為苦,且只書無名氏捐款,令人感動。僅從1937年8月至1940年3月間,澳門同胞就舉行了100多次捐款、義賣活動。

  在澳門各界的愛國義捐中,值得一提的是馬萬祺夫婦結婚不忘救國的事跡。1941年12月,馬萬祺經香港到澳門,隨後在澳門定居。馬萬祺在澳門成立大豐銀號,出任總經理。1943年1月15日是馬萬祺與羅柏心小姐新婚大喜之日。當時正值國內抗日戰爭處於艱苦之際,馬萬祺夫婦決定一切從簡,將用作結婚請客的5萬大洋捐獻給廣東婦女戰時兒童教養院,救濟在戰火中受難的兒童。

  抗戰時期,有兩位著名愛國人物與澳門密切相連。一位是新四軍軍長葉挺,一位是人民音樂家冼星海。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葉挺取道香港安居澳門10年。抗戰爆發後,葉挺響應黨的召喚從澳門奔赴抗日前線,並出任新四軍軍長,威震敵膽。抗戰期間,葉挺多次往返澳門,接受港澳同胞各界的捐款。葉挺將軍在澳門10年,是澳門同胞引以為豪的“北伐名將、抗日先鋒”。

  人民音樂家冼星海,1905年出生於澳門一個貧苦漁民家庭。由於勤奮學生,愛好音樂,曾獲得“南國簫手”的美名。1935年秋,他回到祖國,投身到火熱的抗日運動中。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創作出《太行山上》、《黃河大合唱》、《到敵人後方去》等傑作。澳門同胞為紀念冼星海,將一條馬路命名為“冼星海大馬路”。

責編:周笑岩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