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抗日根據地的建設

CCTV.com  2008年11月12日 17:2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復興展館》  

  開闢和建設敵後抗日根據地,是中國共産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一項重大決策。敵後抗日根據地多為經濟貧困地區,八路軍、新四軍等人民抗日武裝能夠堅持長期極端艱苦的敵後抗戰,其根本原因在於中國共産黨在敵後根據地實行了符合廣大人民利益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項建設措施,從而真正發動和依靠人民群眾,實行了廣泛深入的人民戰爭。

  一、敵後抗日根據地民主政權建設。

  為了建立和鞏固敵後抗日根據地,必須進一步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本此原則,在政權問題上,中共中央要求各根據地貫徹實行“三三制”建政的原則,即共産黨員、非黨左派進步分子和中間分子各佔1/3。據此原則,各抗日根據地通過各種民主方式建立並健全了各級政權機構,成為中國最進步、最堅強、擁有最廣泛社會基礎的抗日民主政權。

  抗日根據地普遍實行的“三三制”政策,是中國共産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基本方針在政權問題上的具體體現,這一政策從政治上調動各階級、各黨派的抗日積極性,鞏固和發展了根據地人民的團結,促進了全國抗日民主運動的發展,為敵後抗戰渡過極端艱苦的階段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礎。

  到1941年,由於日軍的大“掃蕩”,根據地面臨嚴重物質困難,為減輕人民負擔,切實愛護節省根據地的人力、物力、財力等戰爭資源,鞏固抗日根據地,堅持長期抗戰,12月17日,中共中央發出指示要求各根據地實行黨外人士李鼎銘先生提出的“精兵簡政”政策。

  通過“精兵簡政”,成功地解決了黨政軍機構龐大和受到戰爭破壞的社會經濟缺乏足夠承受力之間的矛盾,使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建設更加適合遊擊戰爭的需要,同時,大大減輕了人民負擔,進一步密切了黨同群眾的聯絡。

  二、根據地的經濟建設。

  根據地的經濟建設是中國共産黨軍民長期獨立堅持敵後抗戰的重要一環。沒有根據地的經濟建設,要支持抗日戰爭和鞏固抗日政權,都是不可能的。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國,根據地的經濟建設要依靠廣大的農村中的各個階層。對此,中共在根據地主要採取了兩項措施,即減租減息和大生産運動。

  減租減息。減租減息政策最早在晉察冀邊區實行,從1940年初到1941年底,各根據地開始普遍貫徹。減租減息政策促使了抗日根據地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變革,把廣大農民群眾發動與組織起來,使上層人士和開明紳士增強了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信心,從政治上、經濟上鞏固和加強了根據地的建設,這對於敵後抗日根據地戰勝敵人的軍事、政治、思想文化的全面進攻,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大生産運動。從1941年前後,根據地形勢越來越複雜,日軍在軍事上反復“掃蕩”並實行“三光”政策,根據地面臨嚴重的經濟困難。為此,中共中央強調走生産自救的道路,並制定了經濟建設的具體方針,這各方針指引和推動了各抗日根據地的展開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大生産運動。通過開展轟轟烈烈的大生産運動,根據地的農業和工商業都得到了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明顯改善,為鞏固根據地人民抗日政權,渡過嚴重困難,支持敵後長期戰爭,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

  總之,通過根據地的各項建設,為根據地的鞏固、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政治和經濟基礎,使根據地成為抗擊日寇的堅強堡壘。

責編:周笑岩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