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全面抗戰路線和持久戰戰略

CCTV.com  2008年11月12日 17:1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復興展館》  
[內容速覽]  全面抗戰路線和持久戰戰略是中國共産黨根據中國抗日戰爭的特點,制定的中國抗日戰爭政治總路線和戰略總方針,是指導中國進行抗戰並最後奪取勝利的燈塔。

  全面抗戰爆發後,戰局變化非常急劇。日本相繼佔領平津、平綏鐵路東段和華中的上海地區後,又展開新的戰略進攻。這主要是因為國民黨實行片面抗戰路線,單純依靠政府和軍隊進行抗戰,不願發動群眾和改革一黨專政政治,使抗戰前途蒙上了陰影。在此緊迫形勢下,為推動全國抗戰的順利發展,1937年8月22日到25日,中共中央在陜西省洛川縣馮家村,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史稱洛川會議),研究制定抗日戰爭的路線、方針和策略,正式確定了全面抗戰路線和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並依此制定了抗日遊擊戰的戰略戰術。

  會議正確地分析了全國抗戰開始以後的形勢,認為 “兵民是勝利之本”, 特別強調“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要爭取抗戰勝利,必須充分動員和依靠群眾,實行人民戰爭。會議通過了《關於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和《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確定了廣泛組織、動員一切民眾力量進行抗戰的全面抗戰路線。據此規定,黨的任務是深入敵後,廣泛開闢抗日根據地。

  在徐州會戰前後,中國主要是在國民黨內,産生速勝論與速敗論兩種錯誤思潮,對抗戰的途徑和前途感到迷惘。洛川會議後,1938年5月,為了解開人們思想上的困惑,寫作了著名的《論持久戰》,指明了中國抗戰既不能速勝,也不會速敗,而必然是持久戰。為此,中國也必須實行持久戰的戰略方針。毛澤東認為,敵強我弱,故不能速勝。但是,日本是一個小國,人力物力資源都有限;敵退步我進步;敵人進行的不義的侵略戰爭,中國進行的則是正義的反侵略戰爭,敵寡助我多助,因此也不能速敗,最終勝利必然是中國的。這就決定了中國抗日戰爭必然是持久戰,而不是速決戰。據此,毛澤東科學地預見了抗日戰爭的進程將經歷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步、我之戰略防禦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時期。第三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這被後來的抗日戰爭過程的事實完全驗證了是正確的。毛澤東重點分析了第二個階段即戰略相持階段的特點,分析了在犬牙交錯的戰爭狀態下,敵我優劣形勢轉換的各種因素,指出相持階段是中國轉弱為強的“樞紐”。

  根據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根據中共領導的抗日軍隊的特點,制定了敵後遊擊戰的戰略戰術。即:在敵人後方放手開展獨立自主的遊擊戰爭,包括在新條件下消滅敵人兵團與在平原發展的遊擊戰爭。明確實行軍事戰略轉移,即由國內革命戰爭的正規戰,向抗日民族解放戰爭的遊擊戰轉變。

  全面抗戰路線、持久戰戰略及抗日遊擊戰的戰略戰術,是指導中國抗戰歷程和前途的指針。指明了必須通過持久抗戰才能取得最後勝利的前景,制定了一整套動員人民群眾,在持久戰爭中不斷削弱敵人力量、生長自己力量,以取得最後勝利的辦法。它極大地鼓舞和堅定了廣大軍民奪取抗戰勝利的信心和決心,從思想上武裝了全黨和全國人民,為爭取抗戰勝利指明了正確道路。

責編:周笑岩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