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7日),解放碑,專家幫市民鑒定瓷瓶本組圖片記者歐陽祖兵攝
8萬元拍得的明青花瓶,僅2年時間就漲了2倍多。昨天,重慶商報社聯手市收藏協會、重慶夢虎收藏品公司舉辦的“創富百家講壇 瓷器雜件鑒寶專場”上,鄧先生收藏的明正統青花雙象耳瓶估價為25萬元,令鄧先生喜出望外。
在昨日舉行的免費鑒寶活動中,陶瓷專家陳麗瓊教授再度出山,與重慶市收藏協會會長王雍剛、副會長劉禹、郝晉珠一起,四人坐鎮解放碑的重慶夢虎收藏品公司,為200市民免費鑒定500余件藏品,這是本報《創富百家講壇》北京奧運會後第四場鑒寶活動。
拍賣場上也有漏可撿
昨天中午1點,市民鄧先生抱來一件紋飾精美的大瓶。
“這件瓷器色澤艷麗、胎質堅硬,是明朝正統年間的民窯精品。”重慶市收藏協會會長王雍剛鑒定後表示,這是明代青花雙象耳纏枝牡丹盤口瓶。他指出,正統、景泰、天啟三朝的青花瓷器被稱為空白期,且天啟年間發生戰亂,瓷器的存世量應相對較少,所以這個青花瓶可謂十足珍貴,對它估價為25萬元。
“感謝王老師對瓷器的鑒定。”市民鄧先生介紹説,2006年,他在重慶一場拍賣會上以8萬元拍得的這一青花瓷瓶,當時拍賣公司對該瓷瓶的説明只有明代中期,沒有具體的年號,但他覺得東西不錯,於是就下手。按照現在25萬元估價,兩年時間增值了兩倍多。
對此,王雍剛指出,其實該拍品當時就值15萬元,拍賣場上也有漏可撿,關鍵在於自己的眼力。聞聽專家如此評價該瓷器,鄧先生喜出望外。
阿拉伯符號罐值30萬
“明代中期釉裏紅瓜楞罐,我估價30萬元。”昨天,王雍剛拿著一個小圓罐向大家介紹,頓時引起現場一片驚呼。
記者仔細觀察,這個罐子和其它的罐子有很明顯的區別——上面寫有一種特殊的文字。王雍剛介紹,這是阿拉伯文字,明代早期鄭和曾經下過西洋,途經阿拉伯國家,也就帶回了這種獨特的異域風格罐子。
王雍剛同時表示,由於明代中期的釉裏紅瓷器非常少見,對其估價也達到30萬元。該釉裏紅瓜楞罐主人稱,此物為家裏傳下來的。
市民排隊等候進場
鑒寶相關
本報鑒寶現場
成考古研究生實踐場所
昨天,陳麗瓊教授旁邊站著兩名年輕女孩,記者上前一問,原來是重慶師範大學考古專業二年級碩士研究生,她們專程趕來鑒寶現場,跟著同時也是碩士生導師的陳麗瓊,現場進行學習實踐。
“此次活動收穫不少。”她們告訴記者,在第一學年曾學了《中國古代陶瓷》課程,雖然理論上系統學到了東西,但對實物接觸主要是文博系統的東西,此次首次參與民間收藏鑒寶活動,真品和贗品對比後,印象更深刻。
陳麗瓊表示,《創富百家講壇》鑒寶活動,在重慶業內很有影響和號召力,希望重慶商報能夠多搞類似活動,讓高校有關專業研究生也能開開眼界,增長見識。
專家把脈
家傳故事多數不可信
除了明正統青花雙象耳瓶、明代中期釉裏紅瓜楞罐,仍涌現出不少寶貝:明末清初青花人物紋畫缸,估價10萬元;清中期康熙款青花人物紋撇口瓶一對,估價12萬元;清中期堆貼龍鳳紋倣哥釉雙梅花耳賞瓶,估價10萬到15萬元;清代中期亞洲犀牛角三腳杯,估價18萬到25萬元。
雜件方面,出現了清中期瓜楞文房筆洗、新疆和田玉龍帶扣等多件珍品。“很多人信誓旦旦,但家傳的故事多數不可信。”昨天,重慶市收藏協會副會長郝晉珠指出。
宋代瓷器也傍名牌造假
宋代瓷器也時興造假,傍名牌。昨天,陳麗瓊教授拿起一件青白色的玉壺春瓶鑒定後,這是南宋清溪窯(現在的重慶巴南區)的産品。但它倣的是鈞窯的産品,屬於贗品,鈞窯為當時高檔流行瓷器,但重慶的清溪窯燒造工藝達不到鈞窯水平,因此,有東施效顰的味道。
陳麗瓊還指出,另一件宋代四川廣元窯牡丹紋長頸瓶,雖然都是宋代真品,但由於工藝相對粗糙,市場經濟價值並不高。
鑒寶現場
“元青花”摔壞現出原形
“我的元青花呀。”隨著一聲“咣當”,全場目光聚焦在一名中年男子身上,原來,他在搬運過程中,將一件元青花纏枝執壺摔成了兩截。
不過,重慶收藏協會副會長、重慶夢虎收藏品公司總經理郝晉珠指著,該青花壺破損處直接就現了原形,而該器物從釉色、胎底、紋飾也均不對,屬於現代倣品。元青花是中國瓷器的極品,如果是真的元青花纏枝執壺,市場價值要千萬元以上。
搶 眼 新 聞
|
|
|
|
|
|
|
|
|
責編:金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