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後,北京的目標不僅僅是為了規避後奧運經濟風險,更重要的是要借舉辦奧運的東風,使北京經濟之船在新的航道上揚帆遠航。
積極發展體育産業
體育産業包括體育用品的製造和營銷、健身娛樂業、體育競賽的轉播銷售等。奧運經濟為體育産業的發展開拓了廣闊的空間,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奧運會的舉辦將會極大地提升北京市民以及國民體育鍛鍊的熱情,促進大眾的體育消費。據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的調查數據顯示:67.9%的城市居民喜歡體育運動;71.4%的居民通過電視關注體育運動;32.9%的居民在體育服裝上有支出;30.2%的居民在體育書、報、刊上有支出;7.2%的居民購買過體育賽事門票。但與美國、歐洲的一些發達國家相比,北京的體育産業仍然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發展北京體育産業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要將體育産業與其他産業相融合進行發展,如體育廣告業,體育博彩業。
第二,奧運會後,要以由競技體育為主轉變為以大眾體育為主,讓更多的普通市民能夠享受到奧運會帶來體育健身的便利。
第三,要積極利用和開發奧運體育無形資産。要借助奧運機遇,有效地開發和利用體育的品牌、形象、專利和技術等無形資産。
將舉辦奧運的科技成果
積極轉化為經濟産出
不管是奧運場館的設計、施工還是奧運開、閉幕式的設計和排練,北京奧運會都採用了世界上先進的設計理念、先進的施工工藝、先進的科學技術,這對北京來説,無疑是一筆巨大的無形財富,在奧運會後,北京應該積極將這些優秀的科技成果加以利用,轉化為經濟産出,轉化為現實生産力。
借奧運機遇,積極拓展
第三産業發展空間
借人文奧運的主題,大力發展北京的文化創意産業,把奧林匹克公園打造成一個文化創意産業集聚區;借綠色奧運的主題,加快發展北京的環保産業,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使北京成為一個以服務經濟和信息經濟為主體的創意驅動型經濟體。
改善奧運場館的經營模式,
靈活使用場館,提高場館使用效率
改善奧運場館的經營模式,就是要積極引進社會上專業的體育場館管理公司,採用適合北京奧運場館管理的多种經營方式,進行市場化運作。可以臨時改變場館的用途,提高場館的使用效率。例如,有些體育場館可以供旅遊者參觀,有些可以舉辦大型會議,有些甚至可以辦演唱會、大型舞會等等。
據一家外國權威媒體分析報道,2008奧運會將給北京的經濟和政治帶來一個全新突破。一方面,由於奧運會的籌備提升了北京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形象,使北京的經濟規模和軟、硬體基礎設施都躍上了新的臺階;另一方面,由於奧運籌辦期間形成的寶貴的奧運精神,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這一切都為北京的後續經濟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林陽 摘自《走近北京——北京100講》一書,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責編: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