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經濟頻道 > 網絡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朱泉峰-寫在互聯網年會之前:反思中國互聯網

CCTV.com  2007年12月06日 15:12  來源:  

  儘管有人預測,2010年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互聯網市場。但是,從1995年中國商業互聯網誕生之日起,這片天空就不再純凈,資本狂飆、財富衝動、觀念摩擦、體制膨脹、新媒體神話 ,乃至最具戲劇性的泡沫破滅等,不斷衝擊著每一個中國網民的心靈。我們反思發現,中國互聯網驚現“七宗罪”。12月1日~2日,互聯網精英們將在IT兩會上共商“救贖”之道。

  2007年中國互聯網“巨人”應該駐足片刻。

  現如今,你以1.62億網民位居世界第二,憑藉每年31.7%的網民增長速度,超過美國2.11億網民規模已是指日可待。可以預計,2010年中國互聯網規模將是世界第一,屆時中國網民的需求就是地球上最大的需求。

  而在20年前,一位名叫錢天白的中國教授剛剛發出了我國第一封電子郵件,“越過長城,通向世界”,揭開了中國人使用互聯網的序幕; 1990年中國人有了自己的CN頂級域名; 1994年我們有了教育網和中關村示範網; 1995年才出現了商業網的雛形。暮然回首,中國互聯網僅僅邁出十步之遙,但足跡並不平凡。

  就在10年前,一位名叫尼葛洛龐帝的美國教授寫的一本《數字化生存》在中國引發了一場信息化革命。有些人從中隱約看到了互聯網巨人的召喚,於是2000年有了中華網、新浪、搜狐、網易等“中國概念股”登陸納斯達克;於是2004年騰訊從QQ聊天開始崛起;於是2005年TOM.com憑藉無線獨霸一方;於是2006年百度再造Google搜索神話;於是20007年阿裏巴巴“芝麻開門”打開網商大道。中國互聯網在世界舞臺冉冉升起,而世界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中國”。

  “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完全依靠市場力量産生的一個巨大産業,這一産業幾乎完全由中國本土的民營企業領導,並將在不久的將來,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最領先的互聯網國家。”作為中國第一個做互聯網公司、第一個把風險投資帶到中國的互聯網老兵,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張朝陽認為,10年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史驚心動魄、可歌可泣。

  更重要的是,互聯網提升了中國人的集體智慧,加速了中國現代化的進程。在互聯網時代,中國人在儒家傳統的基礎上如饑似渴地吸收西方文明中優秀基因,有可能在新的時機形成一種和諧、中庸、理性、公正的文化心態,對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貢獻。

  今天,上網已經成為網民吃、穿、住、行之外的第五大基本需求,網絡也已經成為公司傳播、溝通、營銷和貿易的一種重要途徑。但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網民人數的增加和素質的良莠不齊、商業化和娛樂化大行其道,中國互聯網出現了很多影響其生存和發展的怪現象。

  “對中國互聯網進行回顧和反思至關重要,我們需要知道互聯網文化將會把我們引向何方,我們的技術創新、商業應用又會把互聯網帶到哪?互聯網不僅僅是.com,互聯網也不僅僅是網吧和遊戲,我們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互聯網協會交流與發展中心主任、IT産業知名研究分析專家胡延平認為,過去互聯網對我們的改變是排山倒海式的正面衝擊,今後互聯網對我們的改變將是像病毒一樣的侵襲。

  的確,我們不知道互聯網明天何去何從,但是今天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中國互聯網還存在哪些弊端和不足。因為從1995年中國商業互聯網正式起步以來,這片技術的天空變得不再純凈,資本狂飆、財富衝動、觀念摩擦、體制膨脹、新媒體神話,乃至最具戲劇性的泡沫破滅等社會衝擊波,正在衝擊每一個中國網民的心靈。我們反思發現,互聯網驚現“七宗罪”。

  “流氓文化”大行其道

  中國互聯網是一個文化侏儒。即使它已經賺得盆滿缽盈,仍彌補不了它先天的文化缺陷。更令人痛惜的是,它還受到“流氓文化”的後天誤導。

  中華民族具有5000年的悠久歷 史,但中國互聯網只有不到15年的發展歷程,具有優良傳統的誠實、謙虛、互相尊重等美德在互聯網上不但沒有得到繼承和發揚,反而走到了極端的對立面。例如一些網站過於自我炒作、一些網站假賬風波不斷、幾家中文門戶之間的口水之爭更是從未停歇。

  也許是某些中國互聯網的始作俑者給後人做了“榜樣”,這10年不管是互聯網精英、還是草根,不管是論壇社區、還是博客評論,給人的感覺是互聯網到處都是和騙子流氓。“沒人知道網上你是個人,還是條狗”真實地反映了互聯網的真假難辨,而“我是流氓,我怕誰”則赤裸裸地展現了早期中國互聯網痞子的變態價值觀。在缺失主流道德和文化的情形下,網民時而追捧木子美的大腿,時而膜拜芙蓉姐姐的蠻腰。

  其實,互聯網文化的産生和發展與現實的文化土壤密不可分。我國教育體系一直存在某種缺陷,即文科生缺乏科學精神,理工科子弟缺乏人文修養。而在中國互聯網發展初期,最早接觸和使用互聯網的人,幾乎都是理工科學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國互聯網文化早期締造者們人文修養方面的欠缺,註定了中國互聯網“文化侏儒”式的尷尬。

  某種流行文化一旦形成,必然帶有一定慣性,在獨立思考和創造力普遍缺失的今天,網民很容易認為“存在即為合理”。而新興階層則有意地利用這種文化,並將其轉變成一種時尚,以服務於自己的既得利益,這種誤導將對今後中國互聯網的發展造成隱患。

  “放衛星”從不回收

  中國互聯網是一片“衛星發射場”。在精英階層控制的一畝三分地裏,總裁、CEO、VC和諮詢機構天天都在空口説大話、“放衛星”,卻從不管能不能回收。

  張朝陽和馬雲被認為是中國互聯網領域的“放衛星”大戶,前者可能是把“放衛星”當做市場傳播的一種廉價手段,而後者可能是為了忽悠一幫人先“畫餅充饑”。例如張朝陽曾經説,“搜狐將在2005年底超過新浪”、“搜狗將在6個月後打敗百度”等等,而馬雲則稱,“阿裏巴巴每天納稅100萬元”、“阿裏巴巴要解決100萬人的就業”等等。

  他們為什麼敢於在媒體面前公開説大話?追其緣由,可能是他們既是互聯網公司的創始人,又身兼公眾人物的角色,他們可以打造“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個人形象。中國網民的年齡層偏低,而且在現實生活中也經常有人吹牛扯皮,過了這茬也沒人去較真。況且互聯網本身就是一種新概念,互聯網公司的傳播和營銷手段往往有些“旁門左道”。

  但是國內還經常出現VC和諮詢機構空口“放衛星”的怪現象,這令人十分費解。例如某某VC聲稱投資一個技術創業公司3000萬美元,而實際上只投資了300萬美元,一些諮詢機構經常説中國互聯網某某細分市場是幾百億元人民幣的規模,而事實上,該細分市場連供需都未形成。

  既沒有政府相關機構來管理,也沒有企業和個人為誇口言行買單,受眾網民不但不願意去辨別真偽,反而喜歡站在一邊看熱鬧。久而久之,天天“放衛星”卻沒人管回收,中國互聯網將必然經受一次“浮誇風”的革命洗禮。

  “拜金主義”奉為信條

  中國互聯網已經被金錢衝昏了頭腦。“拜金主義”在中國互聯網市場得到了無限膨脹和放大,正是由於這種現象的存在,互聯網浪潮和泡沫週而复始,精英們站在草根們的頭 頂上仰天長笑,草根們則在精英們的腳底下頂禮膜拜。

  在絕大多數的網民眼裏,互聯網就是遍地財富的金山銀海,張朝陽、丁磊、陳天橋、馬化騰、李彥宏和馬雲等富豪們是他們每年一換的財神和偶像。頂著互聯網富豪的光環,張朝陽臉上的青春痘都“金光閃閃”,丁磊是編程人員的“終極教父”,李彥宏則被無數青春期少女當做“夢中情人”,網民把“拜金主義”奉為信條,日復一日地計算著某某互聯網公司的市值和CEO的身價。

  與網民的“造富”情結相對應,VC“逐利”的本質更是展露無疑。從2000年開始,風險投資機構不斷地包裝和塑造“互聯網概念股”,並從中謀取暴利後,棄之不顧。許多具有中國本土特色的互聯網創意在VC手中“揠苗助長”,許多需要長期培育的互聯網項目在牟利者的干預下“提前夭折”。

  到今天,中國互聯網已經被“拜金主義”的烙印燙得不知天南地北,人們一談起互聯網就是如何賺錢,政府、醫療、教育等重要行業的互聯網應用則很少有網民關心,難道商業網就是中國互聯網的全部?難道互聯網就必須有商業模式?難道季度財報就是互聯網公司惟一的評判標準?

  這是一種病態的互聯網現狀,中國網民應該具備獨立思考和自我辨識的能力,而創業者則應該儘量擺脫資本的控制和奴役。互聯網是一場長跑,虛擬財富其實轉瞬即逝。

  “流量主義”炙手可熱

  中國互聯網流量稱王的時代應該結束了,中國人應該有勇氣對Alex排名和Google排名説“NO”!

  曾經這是一條真理:有流量就有人氣,有流量就有錢賺。門戶網站 拿流量換廣告,廣告主看流量付廣告費。在這種初級商業模式下,Alex網站流量排名變得炙手可熱,有些網站也針對Google搜索排名做優化。一時間,中國互聯網涌現出大量垃圾網站和垃圾流量,鋪天蓋地的彈出窗口、人人痛罵的流氓軟體,這種“短視”經濟給整個中國互聯網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上網環境越來越惡劣,網民的體驗和獲取信息的質量不斷下降,而廣告主和網站的信任隔閡也變得越來越大。

  如果2010年中國互聯網成為全球第一大互聯網,中國的網站需要去和外國公司做生意,你還指望著靠流量去欺騙老外?你還指望拿中國的遊戲規則去和老外合作?中國的互聯網公司應該覺悟了,流量的假象只能騙騙低智商的部分用戶與合作夥伴,到中國來投資的VC也已經不再按網站的Alex排名“燒錢”了。

  另外,中國的互聯網廣告主也應該清醒了,按流量做廣告的模式是一種低效率的營銷手段。互聯網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在信息內容上、傳播方式上都已經具備了用戶個性化選擇的基礎,流量大卻黏合度低、缺乏用戶互動的網站提供的廣告服務是不值得企業買單的。

  中國的網站站長、VC投資經理人和企業廣告主,在早期解決盈利和傳播問題時,客觀上促成了“流量主義”,但是在經歷了互聯網泡沫和寒冬之後,中國互聯網應該批判自身存在的“流量主義”錯誤,形成良性循環的互聯網環境,提供更多不盲目追求流量的高質量服務。

  技術和創新“集體貧血”

  中國互聯網正面臨集體貧血的危機。隨著中國網民的增加和服務需求的猛增,現存的“網絡貧血”症狀可能導致整個中國互聯網癱瘓和停滯不前,並且衝擊全球互聯網經濟。

  毫不客氣地講,中國互聯網缺乏殺手級的應用,中國互聯網一直沒有出現顛覆性的産品。

  為什麼?首先,中國的網站創業者心態不正。互聯網普遍存在跟風、耍流氓、投機倒把。受到第一代互聯網暴發戶的影響,近幾年的草根創業者都盲目下海,結果發現“水”很深,只能到處抄襲,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其次,中國的網絡模式創新意識不強。眾所週知,國內絕大多數創業型互聯網公司缺乏技術含量與創新理念,幾乎所有的中國互聯網模式在美國矽谷都能找到雛形和模板。2000年的時候,三大門戶缺模式、缺技術、缺資金,都去大洋彼岸的矽谷尋找輸血途徑;時至今日,博客、視頻、社區等Web2.0網站的創業團隊仍然不具備掌握核心網絡技術、提供符合中國網民需求的服務的綜合能力,它們又該怎麼辦?

  此外,互聯網是一個需要思維高度嚴謹、資源高度整合、團隊高度協作的産業。中國創業者往往富有阿Q精神,沒有分析好網站定位和用戶群體特徵,卻自我感覺良好。當早期融資被大手大腳花光之後,不得不狼狽地離開。

  面對這種“網絡貧血”的現狀,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和行業機構應該想辦法“輸血”甚至“造血”。其實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人才聚集地,每年有近350萬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畢業生供給社會和企業,如果互聯網公司擺正心態、加強人才培養、鼓勵創新思維並大膽實踐,中國互聯網完全有實力去與Google、Yahoo、MSN、eBay等國際互聯網大鱷一較高下。

  “網絡侵權”氾濫成災

  中國互聯網是從“惡人谷”長大的孩子。直到今天,絕大多數中國網民缺乏知識産權意識,互聯網公司拿著“互聯網是自由的”免死金牌,招搖撞騙,這樣的醜陋現象怎麼就無法制止呢?

  眾所週知,中國互聯網是盜版文字、色情圖片、流氓軟體最猖獗的網絡市場。由於20世紀90年代國內對於互聯網這種新事物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管理,許多線下受到約束的信息和行為在互聯網上找到了生存的樂土,並且迅速地蔓延。

  為了獲取網絡信息,中文門戶網站們經常無授權轉載了大部分平面報紙、雜誌的原創內容;為了提高網絡人氣,絕大部分網站都開設了圖片欄目,並通過色情和露點圖片吸引用戶上網瀏覽;為了騙取網絡流量,許多國內網站都附帶惡意代碼甚至製作流氓軟體。

  雖然2003年5月文化部出臺了《互聯網文化管理暫行規定》,但這塊里程碑沒有完全阻止住網絡流氓的歪風邪氣。2005年由網民自己組織了一場“反流氓軟體運動”,但由於法律的不健全和網民的計算機知識有限,許多互聯網“黑手”依然蹂躪著弱勢的網民用戶。

  如果2010年中國互聯網成為全球第一大互聯網,又有哪家中國本土的互聯網公司敢無愧於心地表示自己是世界上最優秀的互聯網公司呢?Google之所以讓人尊敬,是因為人家奉行“不做惡原則”下賺錢,涉及網絡侵權的業務都嚴令禁止;反觀中國市場,又有誰做好了躋身世界互聯網舞臺的準備呢?

  同樣是互聯網公司,亞馬遜比其他任何公司都尊重書籍類印刷品的版權保護;同樣是互聯網網民,西歐和北美的網民大部分都是付費閱讀和付費下載有知識産權的電子信息。中國互聯網應該學習別人的優點,並且做好有一天讓別人學習的準備。

  “網站作假”眾人皆知

  中國互聯網一直都有人在作假,這可能是中國互聯網最大的悲哀。圍繞著網站流量相關的“點擊欺詐”行為,一直被認為是一些互聯網公司發家前的不齒行為。為了完成工作量,編輯對標 題作假也是國內IT門戶網常用的手段。

  據了解,一些中國互聯網公司在內部設立了一個特殊的部門,員工們不在公司本部上班,每天的工作就是點擊廣告主投放的廣告和競價排名的網站鏈結,這種“點擊欺詐”在中國互聯網行業內部是一個幾乎公開的秘密。由於廣告主往往是中小企業,不具備相應的技術能力對網站進行監督,而互聯網公司為了挽留住客戶,每年都會給廣告主提供一部分“網民惡意點擊”的補償,這些現象值得思考。

  而網站編輯的“標題作假”則是抓住了網民的獵奇心理。由於網站可以隨時更改和撤銷掉內容,來避開新聞出版署的監管,許多編輯在修改標題時“無處不用其極”,而網民點開鏈結時,才發現新聞事實並非如此。

  從表面上看,互聯網公司的“點擊欺詐”和“標題作假”是迫於生存,不得不去提高流量的兩種手段,但從根本上來説,這些作假的互聯網公司的企業文化和監管系統都存在很大的問題。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來看,互聯網更應該遵守現實社會中的誠實、守信、公正、無私等道德規範,因為互聯網擁有全新的技術手段、更精準的用戶定位、更好的發展基礎。

  30年後,如果這批互聯網先驅再看看自己的創業足跡,一定會發現當初互聯網作假是一段多麼不堪回首的往事。

  記者感悟:中國互聯網誰來贖罪?

  互聯網是一片神奇的土壤,一批批創業者一夜暴富,一個個公司CEO榮登富豪榜,但是這十幾年,中國互聯網也不斷出現種種與現實生活格格不入的醜惡現象。那麼 ,究竟該由誰來為此贖罪?

  以門戶為例,新浪、搜狐當初“先做流氓,後當兵”的資訊轉載方式對後來的中國互聯網發展産生了一些負面影響,許多受知識産權保護的印刷類文字圖片一旦上網,就無法控制轉載;以網遊為例,盛大、網易通過虛擬遊戲的點卡和道具賺取了大量社會財富,而受網遊誘惑的青少年,有很多耽誤了青春時光,甚至走上了人生歧途。

  張朝陽、丁磊、陳天橋、馬化騰、史玉柱等等都是商界奇才,十多年後的今天,這些人都已經成為億萬富翁,他們可曾為自己打開了互聯網的“魔盒”而感到良心不安?

  顯然,讓這些互聯網公司的CEO們來贖罪是不現實的,即使所有的CEO願意出錢,也已經不能為互聯網這“七宗罪”買單。所以,我們在反思中國互聯網的時候,應該痛定思痛,得出一些教訓和體會。

  中國的商業網誕生只比教育網晚一年,而美國商業網成為主流,是在教育網成型十幾年之後,深厚的校園文化底蘊給美國商業網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性保障,這一點在網民素質上有很大體現。

  這或許是中國互聯網無法贖罪的一個根源。事實上,昨天網民的行為應該由今天的網民未買單,而明天的網民則必須為今天我們的行為買單。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所有的網民都有責任共同打造和維護一個自由、純凈、舒適的互聯網環境。

  那麼10年之後,當中國互聯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互聯網之際,我們應該會驚奇地發現,其實我們維護的是一個全人類的互聯網。為了不讓後人替我們買單,今天,請大家貢獻一份力量,還中國互聯網一份真實,還中國互聯網一片綠色吧。

  來源:計算機世界

責編:趙文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