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 2007 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于1月31日播出,該節目表現出幾大特色:
一. 節目與社會活動的完整結合
首先,“CCTV 2007 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突出顯示出電視媒體“新聞節目與社會活動”的完整結合,某種意義上,“CCTV 2007 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不僅是一期節目,更是一次推廣活動,我們取得的廣泛社會參與、取得的公眾影響力是一筆很大的財富。
為做好這項活動,這次調查依託了國家郵政網絡和國家統計局的資源優勢,中國郵政出動上萬人次的調查人員、國家統計局派出上百人的統計隊伍,在全國31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104個城市和300個縣,發放了10萬張問卷明信片,規模之大堪稱世界之最,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調查取得的回收結果十分顯著,其實和上一屆的我們的經濟生活大調查相比,這一次我們收到的調查明信片有8.6萬份。比2006年多了2千份,無論是調查的範圍之廣,或者是明信片回收數量上來看,都是在全球來講排名前列,應該也可以看得出公眾對這個活動的極大關注和滿意。
二、科學精準權威的調查手段
首先,這次活動,我們吸收了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主辦參與,從問卷的前期設計策劃到後期的問卷結果分析點評,都增加了專業團隊的積極參與,
特別是本次調查,還委託中國社會調查事務所組織了前期的預調查,使得調查問卷更加科學客觀,很多預調查的結果成為問卷設計的重要參考指標。
經過論證,明信片調查的內容緊緊圍繞三大體系----中國公眾對宏觀經濟的關注體系、中國公眾的財富體系、國民幸福感體系。真實、客觀、全面的體現了中國百姓的經濟主張。比較詳實的勾勒了2007年的經濟生活要點,比較有特色的形成了自己的調查問卷。在發佈過程現場,從觀眾和莊家的反饋來看,調查問卷充分得到了預期的構想,數據吸引人、表現方式打動人,在觀眾中産生強烈共鳴。
作為最權威的媒體----中央電視臺、最權威的政府數據機構----國家統計局、最權威的調查者----國家郵政集團,他們的有機結合,加上北京大學的參與,無疑會産生廣泛、權威的社會影響。
可以預見,這樣一份報告將成為政府和全社會關注的熱點。
三. 媒體民生意識的廣泛互動
這次《大調查》于去年相比,更加低視角的關注百姓的呼聲,充分體現低姿態的媒體親民意識,無論從調查問卷的設計,還是到每一個熱點的分析研究發佈,始終貫穿著平民意識。
作為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對經濟情況的一次梳理。我們感覺媒體不能太主觀,我們不僅要邀請一些專家、學者組織調查設計,還要多考慮老百姓的接受興趣,因為問卷跟整個百姓的參與度直接相關,因此多聽百姓意見是不可或缺的。增加百姓參與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在這一次的整個活動中,我們也不斷創新,力爭最大限度的做到貼近百姓利益。
四、改革開放的序曲延伸
2008年是改革開放30週年,圍繞這一話題的新聞報道和社會活動都將是這一年的媒體熱點,我們未雨綢繆,在開年之際,利用我們10萬公眾的大平臺,通過社會調查的手段,蒐集公眾對改革開放30週年的普遍意願,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情,它為這一年的各類節目和活動提供了強有力的數據平臺,在紀念改革開放上走到了前面。
我們設計的問題是—改革開放30年您最滿意的是什麼?在候選項目中,比較科學的設置了我們想要傳遞、收集的信息,即回顧了改革開放30週年的巨大變化,也突出了重點,整理了民願。
五、發佈形態的大膽創新
節目現場非常電視化,在整個錄製過程中,始終透視出電視人的創作靈感,這次大調查,有很多獨家的數據發佈,用什麼方式來表達一直是我們考慮最多的問題,經過幾輪頭腦風暴,我們選擇了“魔方”作為一個數字包裝方案,一個個生動的數據,用魔方的方式轉出,産生了很好的問題效果,而且很現代。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cctv經濟生活大調查作為一個品牌活動,已經逐步走向成熟,它必將産生更廣泛的公眾影響力。
責編: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