婭娜小的時候,也是奧莉亞最艱難的時候
十年前,這座城市曾幫助一對跨國夫婦度過了生死關口,如今,他們的故事又演繹出續集——
奧莉亞夫婦,十年之後的反哺
本報記者尹明
初冬的哈爾濱,天湛藍而高遠。
本報編輯部電話響了,拿起電話,那端傳來 一個久違的聲音:“您好,我是奧莉亞,我和廣生邀請《新晚報》參加明天我們茶莊的開業典禮……”
這個消息讓早晨的辦公室溫暖而興奮。
第二天,十年前寫過奧莉亞一家人的本報記者戴立倫帶著晚報的祝福去參加開業典禮了。在一家牌匾店,當戴立倫選中一塊牌匾,讓店主寫上“祝奧莉亞……”幾個字時,中年老闆突然停筆問到:“奧莉亞,是那個奧莉亞嗎?”當得到肯定的回答時,老闆激動了,她堅持讓自家車免費將牌匾送到開業現場,她急切地打聽著奧莉亞的近況,她真誠地祝願奧莉亞一家更好。
這座城市和奧莉亞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
回首十年前:一座城市與一家人的命運
90年代初,哈爾濱小夥李廣生來到俄羅斯赤塔市經商,需要找一位當地翻譯,他求助於赤塔市師範學院,一位老師向他推薦了當時正研讀漢語的奧莉亞。奧莉亞是個文靜的俄羅斯姑娘,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母親是一個記者,過世的父親是一個作家,而她自己則成為前蘇聯最後一批公費來華學習漢語的留學生。有了這位得力的助手,李廣生的生意談判進行的格外順利,也就在這段日子裏,他們彼此産生了好感,愛情在兩個國度之間生根發芽。為了追求這份異國的情緣,崇尚浪漫的奧莉亞第二年便辭別了母親,遠嫁冰城哈爾濱,她的“出現”,成了李廣生一生中最難忘的畫面。
婚後第二年,女兒婭娜降生了,夫妻倆開始憧憬美好的未來。然而命運卻似乎與人開起了玩笑,1996年8月李廣生被診斷為尿毒症晚期,看著日漸消瘦的丈夫,奧莉亞堅強的承擔起護理愛人、照顧公婆、撫育孩子的三重重擔。在病魔面前,小兩口的積蓄全部投入了,房子也成了救命的醫療費,然而仍是杯水車薪。萬般無奈之下,奧莉亞想到了媒體。於是帶著對中國丈夫的愛,帶著對第二故鄉的期待和信任,一個俄羅斯姑娘抱著不滿周歲的孩子叩開了《新晚報》編輯部的大門,她喊出的第一句話是“救救我的中國丈夫!”
《救救我的中國丈夫》見報了,全城市民在感慨于哈爾濱的好兒媳誠意救夫的同時,也立刻捲入這場救助熱浪中。隨即,一筆筆救命善款匯來了,一份份真誠祝福傳來了,一個個救治藥方偏方獻出來了……
數十萬元!拿著父老鄉親的救命錢,經過換腎手術,丈夫李廣生得救了。
人獲救了,房卻沒了,《新晚報》及有關部門又開始為他們搭建生存與愛的小屋。
奮鬥十年中:感恩中的抗爭
這是續接十年前的再一次採訪。
晌午的陽光,和煦而溫暖,撒向奧莉亞家客廳的沙發,輝映在三個人的臉上。曾經寫在奧莉亞臉上的悲傷早已沒了蹤影,她始終面帶微笑地摟著女兒婭娜,傾聽著丈夫李廣生的講述,偶爾用溫柔的語調應和著。
“多少年後,我依然感謝這段緣分,感謝妻子奧莉亞,更感謝我的家鄉父老,正是基於這種感恩,才有了我的奮鬥,有了我與貧窮的抗爭。”
第二次換腎從北京回來,李廣生、奧莉亞身上的現金只有200元。從這一刻起,李廣生、奧莉亞開始了艱苦的生存發展之路。
此後的歲月裏,李廣生幹過仲介,經營過農副産品,奧莉亞四處打工直到日子慢慢地好起來。
劫後余生的奧莉亞一家成了名人,她不僅在中國出名了,家鄉俄羅斯及其他國家的媒體也報道了她的故事。一家跨國公司找到她,聘請她為中國辦事處的總代表,比丈夫早一步,她開上了私家車,去年,二人開始了茶葉收藏,攢了一些珍品後,李廣生直接由買方轉成賣方了,這一下還真幹“大發”了,他們成為主營普洱的“昌弘號”東北三省總代理。
十年了,房子換了三處,面積從20平方米到50平方米,再到現在的109平方米。如今,奧莉亞又身懷六甲,第二個愛情結晶就要出世了,他們在忙忙碌碌、快快樂樂中感恩著奮鬥著。
反哺十年後:人字的結構就是互相支撐
採訪中,記者看到,奧莉亞家的茶几上,有一塊木制“公德牌”:市婦聯幫扶中心為表彰奧莉亞的愛心善舉,將她評為“2002—2007”年度孤困兒童幫扶工作愛心公益明星個人。對於這一稱號,奧莉亞顯得淡淡然:“這個城市幫助我們渡過難關,如今生活好了,我們理應回報社會。”奧莉亞平靜的語氣,仿佛在訴説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筆很少的捐款,卻可以圓一個孩子的讀書夢,我感到很欣慰,也很安寧。我們經常帶小婭娜去捐助,這樣做是為了教育她,讓她懂得珍惜現在的生活,懂得做人是要相互幫助的。”
即使在拮據的日子裏,他們也曾為一個貧困大學生送去了500元善款;2003年,在得知一位白血病女孩生命垂危後,奧莉亞驅車500多公里為其送去了2000元;2005年,在聞聽哈工大博士生與身患尿毒症女友的感人故事後,夫妻二人來到病房,送上1000元捐款……
多年來,李廣生夫婦一直珍藏著一封封特殊的來信,雖然信紙各不相同,有的甚至已經泛黃,卷邊,但每個信封上卻不約而同的屬上了這樣的稱謂:奧莉亞媽媽,李廣生爸爸!“當日子開始有了起色後,我和奧莉亞決定為社會盡點力。”李廣生找到婦聯幫扶中心,開始了資助貧困孩子的行動,五年多,先後有十六個孩子在他們的幫助下完成了學業,很多孩子還時常向夫妻倆彙報自己的學習情況:
“您給我的400元錢我已經收到了,放在老師那裏了,請您放心,我一定會好好學習,取得好成績來回報您!祝您全家幸福!——您的女兒孫麗”
在受資助的孩子中,其中有一個也許永遠也不會知道,她和婭娜就讀同一所中學,她也不會想到,每天放學後與她擦肩而過的就是一直默默資助她的“爸爸媽媽”。面對這樣的“冷遇”,奧莉亞和丈夫的熱情卻始終沒有熄滅:“幫助不是為了報答,當初救助我們的,我們或許也永遠不會認識。”
李廣生夫婦還有更多更遠的扶貧助貧計劃,他們在用奮鬥的力量實現反哺這座城市的行動。
十年,從死的邊緣到生的昂然。
十年,從零的起步到希望的無限。
十年,從被助的感動到助人的快樂。
生死,貧富,被助與助人,短短的十年,奧莉亞、李廣生這一對異國夫婦經歷了太多普通人所沒有經歷的,當然,他們也收穫著一般人對生活對社會對人所沒有的深刻的感悟,那就是:人字的結構是相互支撐的。
責編:趙文
更多相關新聞